【墨子时评】举报与告密,从校园文化中就应有明确定位的
文章目录
举报与告密,从校园文化中就应有明确定位的
撰文丨墨黑纸白
拒绝告密者成为一种道德化身,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明。鼓励举报者成为一种责任化身且拥有被保护的义务,也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明。
拒绝告密者,并有效保护举报者
纸白君上大学的时候,在班是班长。宿舍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同学晚上喝酒到很晚,归寝后吵闹到更晚,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休息。
按道理说作为班长的纸白君应该向老师进行举报,但那时大学第一学期刚开始,班级情况复杂且要维护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身为班长,在其他同学的反映下,也只是对他们做出了警示,尽量不要搞得这么晚,暂时并未萌生向老师举报的念头。
随后这一两个同学被其他同学举报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事后他们认为纸白君是班长,是当然举报人,将报复的对象锁定在了纸白君的身上。
在某天晚上于教室中对纸白君进行了肢体上的打击报复,他们在报复前曾问:“是不是你向老师报告的?”
纸白君没有回答,虽然知道举报者大概是谁,但对举报者的保护也是该尽的义务,在纸白君被打后(并不严重的肢体冲突),没选择纠集人再回打去。
而是向老师举报了这件事,老师说:“你没有纠集人再打回去是对的,你不用担心,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件事就好。”
事后该学生及其家长对纸白君道歉、赔偿损失费,并被记大过、留校察等处分,没多久不知为何也退校了。
很多学校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可以举报一些学生不轨行为的,但对进行举报的学生们的保护是否是到位的?
也有一些老师对不举报的学生给予处罚的,正如本篇要探讨的新闻《郑州中学生因未“告密”被罚写检讨后自杀 学校:正协商处理》。
该新闻中一位中学生因为对看到一个同学偷拿了另一个同学的平板电脑的不轨行为,没有报告给老师,而被老师罚写检讨,写了多次均不过关。
该中学生因不堪压力,于3月8日晚上从家中跳楼身亡,随后该学生家长一直在学校门前讨要说法……
要求每一个人身具正义感,首先是社会的正义感到位
举报是有代价的,每一个人身上的正义感也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否做到了让举报不轨行为的学生可以得到人身上的保护?
今年三月份有个新闻,某中学一个女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该女学生怀疑是纪律委员举报的。
放学后其伙同多名女生轮流狂扇身为纪律委员的女生耳光。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这几个女生向纪律委员道歉,双方和解,该事件不了了之。
不守规则者的怀疑就能让纪律委员挨打,而校方处理的结果又是如此简单,根本看不到打人者受到怎样的惩罚,竟然还有些学校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告密?
为什么有些学生对不轨的行为不做出举报?又为什么学生们之间相互告密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校园文化是否对举报和告密根本搞不清楚概念?
如果搞不清楚,那就来看一位名为莫讲的评论者针对举报和告密,做出的概念细分:
①举报是针对违法犯罪,告密是针对道德瑕疵或观点分歧。
②举报的目的是利人,告密的目的是利己。
③举报往往针对自己不信任的人,告密往往针对信任自己的人。
④举报是为了解决问题,告密是为了制造问题。
⑤举报往往打击犯罪,告密往往侵犯隐私。
⑥举报往往针对现象,告密往往针对个人。
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举报是为了不让他人有麻烦,告密是为了找他人麻烦。而我们的校园文化中,对告密往往鼓励态度,对举报则是无保护态度。
举报是法律行为,告密是非法律行为
回到我们的社会各个领域上,告密者往往能获取自己不菲的利益,而举报者却总是被各种打击报复缠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换句话说,当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面对不轨行为不举报的时候,是否应该也反思一下,自己和学校为何未将学生们身上的正义感有效教育出来?
同时自己和学校对于举报不轨行文的学生们的保护,是否能像纸白君所在的大学那样,被老师和学校零容忍并从重处理?
一个学生要在校园里生活很久,被一些不法学生盯上,既没有法律上对不法学生的处罚,又没有安全上对举报学生的保护,这对于举报者是很恐怖的事。
为什么告密的学生反而不会受到这样恐怖的事?《武汉晚报》曾报道,湖北某大学数计学院推行了一项“小天使计划”。
该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秘密同学”在暗中盯梢监督,定期写出监督报告。还有些学校则是更直接的“告密者加分,被告密者减分”的机制。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告密比举报受到的校方保护要多,而告密比举报所受到的代价也小得多,这就是事情搞反之后的悲哀。
同时我们的校园文化,似乎也没有从正常的逻辑,正常的知识传授上,将举报的法律行为和告密的人治行为进行明确的区分和定位。
所以才会产出,一方面打击不举报者,一方面奖励积极告密者,这是一种让人看起来,尤为奇葩的校园文化。
然后在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会产出为己牟利而告密者众,为众排忧而举报者寡,这一切的开始是从落后的校园文化已经注定了的。
2019—4—4落笔于墨辩閣
微信私人号:mhzb726
微信公众号:moheizhibai723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