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准一个目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产业富民工程,着力解决好驻村工作队和所驻村沟通渠道不畅通、措施落实不到位、驻村工作不连续等问题,把驻村帮扶融入到促发展、惠民生全过程,着力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强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落实好民情事项报告制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积极主动与群众沟通,关注群众的所需所盼,定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切实为群众服好务。
  学习两种能力,实现互帮互促共赢。紧密结合农牧区基层和驻村干部实际,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自身和“传帮带”能力。驻村干部在突出抓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水电路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科教文卫保”为重点的惠民政策的落实的同时,要继续深化干部驻村“传帮带”工作成果,严格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驻村原则,把“传帮带”活动与驻村“7加1”项任务相结合,与县委“一核心五主体”工作法相结合,以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和“百村整治、千村提升”工程为契机,以藏汉“双语”夜校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干部驻村“传帮带”活动,全面提升村“两委”干事能力,帮助村“两委”建立威信,为村(居)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抓住三项任务,全力开展帮扶工作。突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层党建”三项任务。在经济发展上,协助村(居)“两委”制定正确发展路子,培育壮大产业项目,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在社会稳定上,帮助村(居)“两委”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崇尚和谐;在基层党建上,指导村(居)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健全民主决策、政治生活、财务管理和党务政务公开等制度,注重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服务能力。
  落实四项机制,推动驻村工作有效开展。一要强化驻村干部管理机制。县、乡(镇)强基办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负起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特别是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敢于“得罪人”,做到不隐瞒、不包庇、不纵容。要积极指导帮助驻村工作队及时纠正错误,解决实际困难;派驻单位要强化对派驻干部的管理,加强与县乡强基办的沟通,及时掌握派驻干部工作情况,形成派驻单位与县、乡强基办多重管理模式。二要建立完善驻村工作协作配合机制。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氛围,对于重要工作、困难事项,分管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积极解决。三要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要加大监督力度,使督查工作经常化,乡(镇)强基办要定期不定期采取工作汇报、督导检查等方式,了解掌握驻村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四要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要实行绩效考核挂钩,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宣传,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