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游牧文化与中华文明之一
文章目录
缘由:某些情况下有:财大气粗或者与艺高胆大等之说,随着经济的基础的扎实雄厚,国运昌盛,就像月圆之时某些人产生骚动一样,现在我们的一些媒体,显然口气较之前大一些、硬朗一些。狼腾图、大国崛起、大汉帝国等随之应运而生,而陕西临潼作家高建群也适时地创作了历史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所以我们听他讲述一些游牧文化与中华文明还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的。世界的文明发展进步,某种程度就是游牧、农耕与现在的工业革命之间想到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种冲击与融合在至今五百年左右趋于平稳安定下来。地理与思想基本格局一致:一是东方的儒家区域;二是西方的基督教区域;三是中东的伊斯兰教区域。这种三分天下的格局使得已经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游牧地区再也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与强大的农耕世界相抗衡了,游牧生活方式一蹶不振地衰落下去,不久以后,随着西方近代工业社会的崛起,工业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征服就开始取代了农牧世界之间的冲突而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分散的区域历史也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最初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渺小脆弱的农耕文明,正是借助这三次游牧民族大入侵的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影响扩展到旧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文明通过野蛮而发酵的过程是如此地迅猛和不可遏制,以至于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越过了公元1500年这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以后,原来如同蔓草一般四处蔓延的游牧民族反倒变得像3000年前有农耕世界一样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了。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关于新崛起于旧大陆西北隅的工业世界怎样一大片一大片地把汪洋大海一般的农耕世界从地图上抹掉的故事。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进行大规模冲击的时代结束了,然而游牧的本性却依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顽强地存在着,并不时地激起各种原始而单纯的冲动。文明在历史上是一件那么新颖的东西,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又是一件那么局限于一地的东西,以致它还得征服和固化我们大部分的本性来适应它的需要。我们中国多数人讨厌它的陈词滥调和繁文缛节,游牧的素质勃然而起。我们只是半心半电安家守业之人。我们血管里流着的血液既是耕地上的也是在草原酿成的。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