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疑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当下的人们基本不看新闻报道?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还是信息量太大见多不怪了,或是现在的人真的已经达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境界了。看了《鹤岗万元一套房?实探“白菜价”住宅到底长啥样》才知道,原因其实很简单:是记者变懒了。

  这是新京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不少,篇幅不短。可通篇既没有实地勘察的情况,也没有实际采访的记录,只是借了第三人之口和网上查来的一些数据来说事。这种一没真实数据支撑,二没客观事实支持,三没真人真事再现的文章,怎么看都不像是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很像是某些自媒体用一些道听途说又不经过认真甄别还夹杂了自己主观判断的信息乱七八糟整出来来博眼球的软文。文末有两名记者署名,说明这不是临时起意,应是某种授意。这样的时机发这样的文章,现实意义远远大于新闻价值。可能是新京报正好能承担起这样的任务,于是就有了这种不是新闻的新闻。

  新京报发旧闻也许是被动之举,央视网和人民日报发评论肯定是主动而为。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整座建筑严重损毁。国外有什么声音不知道,国内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许有些声音的音量太高,高得刺耳;也许有些声音太难听,令人反胃;也许有些声音不是有些人想听到的,让人难堪。于是,央视网说:“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人民日报也不甘落后,接着说:“面对圣母院大火,不应幸灾乐祸”。看看央视网和人民日报的评论,再看什么《抱歉,我无法同情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火是天道轮回》,感觉人民日报说的:“在灾难面前,任何理由的幸灾乐祸、拍手称快都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谅的愚蠢行为”,“那些对火灾幸灾乐祸的,那些拍手称快的,无疑是跳梁小丑”,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