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翟天临,就是放过中华民族发展机遇?(原创)
文章目录
放过翟天临,就是放过中华民族发展机遇?
痴山
能辞不达意到,耗神几小时,才理出头绪的文章,着实不多。尤其像长安剑这样的官宣,重磅推出的力作。这篇既不像新闻综述,又不像新闻综评,更不大像是新闻报道的《长安剑:不放过翟天临,归根结底是不想放过中华民族的发展机遇!》,很是令人费解。先说标题《不放过翟天临,归根结底是不想“放过”中华民族的发展机遇!》,从修辞技巧讲,像是拈连。可这里的“放过”太过生硬。改用“错过”,起码更易于传播。
开篇起笔:“博士毕业前,翟天临曾放出豪言壮语,“等我什么时候穿上博士服拍照的时候,我相信会上热搜,我再让所有人看看谁牛”。一语成谶。”辛辣讽刺、幽默调侃。吹牛皮吹破了?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这开头,像小说,像散文,就是不像新闻。
延续承接:“16日下午,北京大学再次发布公告: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自2月8日以来对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翟天临进站材料审核、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合作导师、面试小组和光华管理学院存在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的问题。”该节,半腰窝里插杠子。从内容看,是摘引新闻内容。但无论同前一节、还是后一节,都是严重脱节。
接着写道:“不知“知网”是什么的翟天临,从春节霸屏热搜直至今天,此间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多次回应,翟本人道歉。昨日教育部重磅发声,“不能只查翟天临!””读该节,有点短消息的意味。又必须申明,“不能只查翟天临!”,只是本文的概括。新闻的原文为“我在这里想重申的还是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贯的、鲜明的态度,就是‘零容忍’。那么绝对不能允许出现这种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就是坚决地发现一起、核实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两两对照,差的,可不只是毫厘?
如果就此止笔,可以当新闻资讯读,也可以当新闻综述看。即使怪诞些,也并不难理解。再接下来设问沿续事件,着实更怪异:
“在互联网热点迅速变换的今天,为何翟天临引起的风波持续延烧?舆论为何对翟天临不依不饶?
它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寒门子弟和刻苦攻读学子的前途命运!翟天临学术不端,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
窃以为,在篇文章里,这是最工整的两小节。可惜又是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再下面两节,作者有点义愤填膺:由点到点继而到面:
“绝不能让学术寻租或学术腐败,成为批量制造翟博士们的发动机!这个担忧并非多余。这两天还有另一则关于教育的新闻也上了热搜:华南理工大学8名考生考研成绩遭篡改。
读研读博甚至进博士后站,都是当今社会的精英人才,如果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一条利益链条,不问水平、降格录取、代写论文,必须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以上两节,客气地讲,第一节,跳跃有点大;第二节,转得有点急。就像弯道超车,前行直道,还隔着一道墙,不开灯,不鸣笛……一脚油门踩到底!加之一逗到底。保证不累死你!
下面,该是起承转合的合拢合口。为省电,概而括之:如果放过翟天临,就等于任由教育事业,长成“丧失诚信的虚胖”,变成“牺牲公平的“注水”,彻底丧失教育公平!而“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培养、选拔人才的基础。”以致“真人才就会失去勃发机会,伪人才就会充斥社会。”但“科技、知识与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所以说呀,“不放过翟天临,归根结底是不想放过中华民族发展的机遇!”
从逻辑上抽象,翟天临学术不端的现象,有损教育诚信和教育公平;而丧失了教育诚信和教育公平的教育,必定会丧失培养选拔人才的基础;没有了人才,中华民族就没法复兴,自然也就错过了中国民族发展的机遇。诚如新闻披露,一个数学仅考10来分,高考仅300多分的高考生,如果不是艺体生,在山东,恐怕连上中专都没地上。翟天临却通过歪门邪道,成了博士后。这绝不仅仅只是学术不端。从此角度分析,虽然这篇文章的观点,离新闻远了一点,基调定得高了一点。但我还是很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记得2002年,山东枣庄有个有钱有势的村官,通过北京的关系拉皮条。楞把自己学习中不溜的儿子,花25万卖了个北京大学音乐本科。回顾这些年的艺体生考试,和千奇百怪的高校自主招生,包括硕士博士招生和博士后招募,理由虽然冠冕堂皇,可其间龌龊肮脏,却成积重难返的顽症痼疾。像翟天临,又是国家30万的科研经费,又是“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被顺利通过的剽窃论文。一环紧扣一环,到底都是谁在作孽?谁在违法?谁在犯罪?这好像不是上纲上线所能解决的。更不能说,这些年大家都这么干,就是先进的、科学的、合法的、正确的。该追责有追责!该撤的撤!该逮的逮!试问,追责了吗?撤了吗?逮了吗?还有啊,就依长安剑的说法,这种《不放过翟天临,归根结底是不想“放过”中华民族的发展机遇!》,哪产生翟天临现象的机制体制土壤环境?真能从根上解决吗?
2019 2 17鲁南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