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战场当“考场”,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验”,选组织放心的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的干部兢兢业业,勤勉尽责,“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有少数干部善于投机取巧,平时不努力,一到关键时期,就表现积极。为此,要善于从关键时刻的政治立场和平时作风纪律中观“德”,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察“能”,从一贯工作态度中看“勤”,从日常工作成效中视“绩”,从历来对待个人名利行为中望“廉”。严把政治关,坚决把那些政治上的“墙头草”“两面人”档在门外,精准选用让组织放心的人。
  让群众当“考官”,坚持“单位调研”与“一线走访”,选群众认可的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口碑是干部选拔的试金石。在干部任用考察时,除了单位谈话调研了解情况,还可适当开展“隐藏式”考察,隐蔽考察意图,从一线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的能力品行,走进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到脱贫攻坚一线、服务对象中听听口碑,多方位检验干部的德才政绩,掌握在常规考察中难以深入的情况。同时,对于拟任干部信息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选出群众信任的好干部。
  用政绩答“考卷”,区分“急功近利”与“着眼长远”,选担当作为的人。在考察领导干部时,除了按照常规流程完善考核数据外,还要精选一些干部“显绩”,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深挖”,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一过定终身”。对那些急功近利,盲目铺摊子,热衷于短期效应的干部,即使一时效果不错,也不可算作实绩。对那些干当前、打基础、想长远,因顾全大局,因客观条件限制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暂时实绩不够明显的干部,要正确认识,公正对待。用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分为二的方法,去伪存真,把那些“真干事”“会干事”“干净干事”的干部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