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整体健康”和“大生态健康”医学模式的设想
文章目录
关于对“整体健康”和“大生态健康”医学模式的设想
(四)6070年代,形成了心身健康的“新健康”概念
607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和认为,心理与生理都健康,才是一个人完全的健康,也叫“心身健康”。
607080年代,在中国,人们在交际中习惯通信。在信的正文之末,要写上祝愿之词。先是“致革命敬礼”或“毛 万岁”等,后来逐渐改为“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就是祝你“心身健康”。现如今,一个人达到了这种认知,那他心身如果感到不适,就会首先到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坊去做心理咨询或检查,然后视具体情况再考虑去不去医院诊治。
心身健康也有个描述型的定义,说它是“新健康”标准也行,叫“五快三好”:
吃得快,
走得快,
说得快,
睡得快,
便得快;
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其实,所谓新的医学模式,在古代就有人提出并实践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是病人,提出: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指出:知道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主张:“治病先治人”及“一是语言,二是药物”的医疗观点,告诫:除了药物治疗,还重视卫生饮食疗法,尤其注意预后。
我国典籍《黄帝内经》主张“养、调、治”的中医医学模式;它论证人的“五情”同“五脏”的关系(怒发冲冠伤肝,大喜过望伤心,思虑过度伤脾,忧伤悲愁伤肺,惊慌恐惧伤肾);它提出上古真人、中古至人以及后来的圣人、贤人的“养生”之道。中医学本身就包含着医学心理学或今天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六)关于对“整体健康”和“大生态健康”医学模式的设想
1。“整体(健康)医学模式”:鉴于当今道德、良心的危机,有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道德”因素,并对健康又有新的提法,叫“整体(健康)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道德”。说这样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完整,都健康。——笔者认为,这样的健康,要么就是上述新健康的高境界,要么过于理想化;但证明了当今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活动方式以及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道德因素对致病的作用。
2。“大生态(健康)医学模式”:为了将医学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中,从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中去把握医学的本质,基于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和人们对健康所提出的全新的强烈要求,因此,有人又提出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医学模式来指导未来医学发展的设想——“大生态(健康)医学模式”。该设想者认为,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恶化的自然环境和紊乱的社会环境之中,人类疾病的防治和康复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强有力的保证,很可能在总体上无效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该设想者界定,“大生态”,是一个与生态密切相关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概念,它与人类生存—生活—享受环境等值,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二者的总和。
如果这两个医学模式也成立或将成立,那末,人类前后整个的医学模式便是“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论”、“生物—心理—社会”和“整体健康”、“大生态健康”等7种。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