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特权终要自食其果
文章目录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了乌鲁木齐市原副市长李伟的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贪腐细节:参加饭局,他自己喝15年的“茅台”,老板喝“水井坊”,下属喝本地产的“三道坝”。无需多言,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李市长这般操作是为了突出他与众不同的显赫地位。耍特权“耍”到这种程度也算是“耍”到了极致。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样的干部不贪不腐,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他的喝酒“分档次”的做法,就已表明他的思想已经变质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耍特权现象是官本位的衍生物。有的人当了官,就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立马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言谈举止中“霸气侧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个人日常行为习惯里,还表现在工作中,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在耍特权中“刷存在感”,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恶劣的,破坏了党和政府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
有的领导干部将“特权”作为显示职务等级的“标签”,动辄摆出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有人在到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时,甚至因下属接待“不周”而大发雷霆。云南省红河州委政法委原书记和建任职期间到石屏县出差,该县委政法委书记到高速路出口迎接时迟到了一两分钟,和建就把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书记骂了一通。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和建的耍特权的“本事”一点不比李伟差,他们都把头上的“乌纱帽”当回了事。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亲民、爱民、为民、护民的形象示人,而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虽然李伟、和建之流的耍特权行径是个人行为,但他们毕竟是党的干部,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形象,其丑陋行径极有可能影响到少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乃至产生质疑。个别别有用心之人甚至会借机发出“洪洞县里无好人”的负面声音,大肆抹黑党的形象,人为地疏远亲如一家的干群关系。
耍特权是“病”,必须得治。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牢固的底线思维、正确的权力意识,时刻筑牢坚不可摧的纪律防线。要知道“我是谁”“为了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手中的权力去造福人民,而不是盛气凌人地炫耀权力、耍派头、摆架子。那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轻则为广大群众所“嫌弃”,重则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