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快7年自由职业者,走的恰巧是被许多人过度美化的旅行加摄影加自由撰稿的路线。

  在喀拉峻草原徒步
  【1】

  2016年前,我在国内拍了三年多风光,导致的最大后遗症就是我现在基本不敢在青年旅舍或游客密集的区域与游客交谈。因为游客之间很喜欢互问行程,我的行程太长,显然不是一个只能请1 2周假的普通上班族,所以立马就会被问职业。如果我说谎,下一秒她他可能就会要求加微信,以前我脸皮薄,加或不加,都很尴尬;如果我说实话,对话一定会演变成“哇一直在玩呢!好羡慕你啊!就想过你这样的日子!”

  我就这么被莫名其妙“羡慕”了好多年。我也不知道当时的我坐着48小时硬座火车、吃火车站门口5块一份的盒饭、住20块的招待所、频繁去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拍日出日落、在高原晒成狗、在青旅打工一天刷上百个碗、存不下一分钱的生活,怎么就变成了那些坐几小时车都腰酸背痛的人们羡慕的对象了?!


  冬天的禾木,踩着厚厚的积雪上山
  后来我就尽量不在外和陌生游客说话了,以免对话又陷入那个重复了无数遍的套路。
  可是我在网上发文章,尤其是发诸如年终总结这样内容很多的文章、并被广泛传播后,还是面临了相同的问题。
  无数人在评论和私信里表达羡慕,他们显然只看到了表面的美好,没看到背后的艰辛,但这至少还是友好的。更有甚者,狭隘地认为“你能这样是因为有钱”、“因为你不要还房贷”、“你是富二代”等等。

  把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差距简单地归为“有钱”和“没钱”、甚至简单地归为“出身不同”,大概能很大程度上安慰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而变得心安理得吧。

  就好像许多对登山一无所知的人,总喜欢嘲讽王石“被抬上珠峰”,“只要我有30万,我也可以上珠峰”,胸有成竹地认为自己和世界第一高峰的距离只是30万块钱。但是攀登珠峰需要长年坚持锻炼、需要强大的意志力、需要面对1左右的死亡率、需要承受失败的可能(失败轻则没有登顶,重则残疾或死亡)……

  这每一样,我觉得门槛都远比“30万”高,因为对大部分连减肥、运动、保持身材都做不到的人来说,五年或十年如一日地为了一个死亡率不低的目标而坚持,是几乎不可能的。他们除了坚持跟风,什么都坚持不了。


  在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大环线徒步
  【2】

  自2012年7月辞职开始,这7年来,每一年我都有至少半年在路上。正是这样的超高频率旅行,让许多不明所以的人们对我产生“有钱”、“富二代”、“女的才能这样”的误解。


  作为一个妹纸,我的体能吊打绝大部分男人
  我2012年辞职时,银行卡里的存款是3000多块。去内蒙古打工两个半月,月工资是1500块。这样的起步,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钱”吧。

  但我当时确实没觉得自己非常穷,因为我并不认为有房有车才是生活标配。房子对我来说反倒是个束缚生活地点的牢笼,车子对我这个至今热爱坐公共交通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眼前的一片草原于我的意义,远远高于那些资产和金钱。虽然我也焦虑、迷茫,但相比之下,还是快乐更多。我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去草原或白桦林里徒步、拍照,去村子门口看小卖店的哈巴狗,去河边拍夕阳。这所有的快乐都免费,代价不过就是用在前台的工作交换一些时间和钱罢了。


  我爱草原
  这一切于我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我能轻易地从草原生活里获取无穷无尽的快乐。

  但回到城市,我才发现,人们的焦虑已经把他们感知快乐的能力吞没。同样3000多元的积蓄、同样给你一份1500元工资的工作、同样给你一片大草原,又有几个人可以下决心迈出那一步呢?

  但不迈出那一步,可能就无缘那所谓的“理想生活”了。

  许多人的思路是“等我存够钱了,我就……”。但经我多年观察,那些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于存款的数额。觉得100万够了,真的有了100万,又焦虑地想着有了500万再说。“财务自由”的概念因人而异,但时间是不等人的。等你真的“存够了钱”,你的好奇心、身体素质、感知快乐的能力还能如现在一般嘛?

  【3】

  在2016年前,我的主要身份是风光摄影师。这个职业听上去特别“风光”,好像就是去各种绝美秘境喝喝咖啡、按按快门似的。


  在俯瞰羊卓雍错的山顶扎营
  但事实上,直到今天,全职风光摄影师都很少。因为这是一个付出极多、收获极小的行业。

  付出极多指的是,你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等一星期,也等不来一个理想的天气;你徒步很远探索机位,却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住在偏远、闭塞、条件极其糟糕的村子,忍受着跳蚤咬你的脚踝,却可能最终也没有等到花开;你和城市生活完全脱离,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别人却以为你就是在湖边喝着咖啡、偶尔按一下快门。除此之外,我还是一个没车的风光摄影师,许多别人轻松开车抵达的机位,我都是半夜走过去拍日出的。


  为了拍土耳其内姆鲁特山的日出,我半夜2点多出发,走了12公里公路上山,但景色也不过如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收获极少指的是,一个月可能都拍不出一张好作品;而且当年根本没人会为使用你的图片而付费,劳动根本不被尊重。一张九寨沟雪景,我等了两星期,最后别人一截图就能拿去涨粉了。我去维权,还被骂“能用你的图是看得上你”。


  等了两星期才等到的九寨沟暴雪
  但我其实很少去描述这种现状,也乐于把这些辛酸一笔带过。因为我真的热爱自然风光、热爱记录下那些最美的瞬间、热爱去探索不为人知的秘境。当你热爱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忘了它给你带来的一切苦难,而只看到它迷人的一面、光辉的一面,并且由衷地感到快乐。


  在塔什库尔干的杏花村阿勒玛勒克的老乡家里住了好多天,天气一直不好,村子里没什么吃的,小卖店只有过期泡面和很少的几种蔬菜。但当雪后初晴,看到这一幕,一切的艰辛就被抛之脑后了。
  但是,我不说苦,不代表就不苦了。当有朋友认真地跟我说转机8小时很难熬时、当发现有朋友爬10分钟山大腿就能酸一整天时、当有朋友几天不吃家乡食物就如坐针毡时……我才渐渐明白,我所习以为常的硬座24 48小时、徒步10小时、每天吃一样的当地食物,实际上门槛都不低。或许只有足够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人忘却身体上的疲惫而去选择一条更艰辛的道路吧。


  7天重装无补给的乌孙古道徒步线路,不仅山高路远,还要频繁过河,天山雪水透心凉

  走完乌孙之后,手上的伤多如牛毛

  手臂和肩膀都有大块的淤青
  2015年,在完全不知道风光摄影师要如何赚钱的情况下,我孤注一掷地密集拍摄了一年风光,去了四次新疆、一次西藏、好几次四川、还去了宁夏贵州等地,花光了所有钱、甚至还有欠款(用支付宝等方式贷款)。

  这就是我进行风光摄影的背景,和“有钱”一点也没有关系。回想起来,能如此冲动而不顾风险,一是因为我真的热爱自然风光、也真的讨厌按部就班地上班,二是因为我盲目地坚持要拍出好作品,而至于好作品能干嘛?我其实没想过。我想成为的是优秀的摄影师,而不是迎合市场去赚钱的工匠。

  到现在我都是这样,盲目地坚信着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盲目地相信只要做得足够好,一定会有生存的空间。


  春:伊犁杏花

  夏: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脉

  秋: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

  冬:峨眉山万佛楼夕照
  最终,在2015年,我签约了视觉中国,图片频繁被图虫推荐,得到了一些被约稿和签约更多图库的机会。这一波高质量的图片,以及随之而来的赚钱机会,不仅让我还清了欠款,也为之后的中东之行积累了一些钱。

  同时,2015年,我在非常高强度的风光拍摄的同时,完成了豆瓣专栏《世界那么大,我带你看看》。我在咖啡店写、在机场写、在火车站写、在各种奔波的间隙写,没有落下一起更新。我获得了豆瓣小雅奖、获得了目前9。4的高分评价、甚至获得了出版社主动联系的出书邀请。

  但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专栏、完全的义务劳动,没人能告诉我结果如何。开始这个计划,仅仅是因为我小时候有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坚持这个计划,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重视承诺的人,不想因为懒惰和散漫而让更新速度紊乱。


  豆瓣阅读专栏
  拍风光和写作——这就是对我非常重要的2015年里发生的主要两件事。写作没钱、拍风光还要自己倒贴钱,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大冒险。还好我做的足够认真和严谨、再加上点运气,最终得到了令人喜出望外的结果。

  那段时间,我面对的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未知所带来的对不确定性的焦虑。而这一点,恰恰是大部分人很难克服的障碍。

  【5】

  不仅网上很多素昧平生的人会总结我能当一个职业旅行者是因为“有钱”,我的朋友也会感慨“我有房贷有孩子,不能像你这么洒脱”。

  但实际上,房贷和孩子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我不选择买房和结婚,我也相应地会失去一些东西,只不过我真的不在乎那些东西罢了。

  但哪怕退一步来说,时间倒退回23岁,人生看上去还有无限可能性,那时的你没房贷、没结婚,你会背着个包、花光所有存款,去做一件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有回报的事吗?

  这根本不是“洒脱不洒脱”的问题。

  问题在于,你是否有坚定的三观,能抵御住世俗带给你的焦虑,对社会希望你拥有的东西不屑一顾?你是否想清楚了选择和代价的关系,并愿意承担失去大部分人拥有的东西所面临的代价?你是否能孤注一掷、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某个看上去很疯狂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我看上去“洒脱”,是因为我坚定地认为,苟活不如不活。在我眼中,快乐、意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而别的那些捆绑住生活的外在的东西,都是浮云。所以,我不会为物质过多地焦虑,不会盲目地追求别人拥有的东西,不会为了一时安逸而维持现状。说到底,“洒脱”源于对生命的思考。

  很多人的问题根本不是钱,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去想生命的意义,不知道金钱和生命价值对自己来说哪个更重要,没有坚定而自洽的三观来支撑自己去抵挡世俗价值观。不仅如此,这些人还非常贪心,既渴望拥有家庭的稳定、婚姻的幸福,又渴望拥有多变的生活、自由的快乐。

  不能清楚地认知和接受每一个选择都有代价,让许多人过得怨声载道却又无从改变,因为他们什么都想要。

  【5】

  2016年初,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撰写书稿。当时,我经历了人生至今最长的一次严重焦虑。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没“睡着”过。我每天都按时写作、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但那一个月里,我几乎也没有进入过深度的睡眠。我不仅焦虑书的内容,还焦虑出版业的飘忽不定、出版流程的捉摸不透,而最大的焦虑在于,我对未来的迷茫。

  我很想去与新疆文化上相近的中东,但我又极其担心这个计划过于宏大和复杂,极其担心旅行的深度远远达不到我对自己的期望,甚至极其担心钱的问题。

  当时的我,已经知道了一些写约稿、卖图的方式和渠道,但仅限于写国内游记、仅限于卖风光摄影作品。至于去了中东,要如何再靠新的旅程赚到钱,我一无所知。当时我的存款是三万多块,根本不可能负担所有中东国家旅行的开销。如果我花光了钱,却没有渠道回本,我要如何继续我的旅途?

  我没跟多少朋友说过这些焦虑。正如同过去拍摄风光时,我对艰辛的一笑置之一样,焦虑过后,我还是做出了决定——继续孤注一掷。

  2016年那长达5个月的中东之行,我花了三万多块钱,第一次使用沙发客网站,认真准备英语话题、与当地人交流,同他们讨论我关心的宗教、文化、女权等问题。我的收获远不是三万多块钱所能匹敌的。无比充实和忙碌的旅程,让人生仿佛以三倍快进速度在度过,一年的收获,不胜枚举。


  那5个月的长途旅行,结束于伊斯坦布尔
  2017年,我继续中东之旅,去了那个地区最贵的国家之一——以色列。那一个月里,我每顿都吃falafel,一种鹰嘴豆泥卷,人民币20元,是我在以色列找得到的最便宜的食物。而带肉的土耳其鸡肉卷,一个贵达人民币50 60元。因为在耶路撒冷住的青旅也贵达200多元一个床位,所以在吃上我必须非常节省。


  吃了一个月的falafel
  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完成了对犹太人、阿拉伯人、同性恋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给一些杂志写了深度报道。

  旅途中,我从来都不在乎吃什么、住哪里。因为与有价值的拍摄、写作相比,吃和舒适带来的愉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那些东西获得的门槛很低、带来的愉悦持续时间很短。


  耶路撒冷
  2018年,我完成了两件中东之行中最大的事——去伊拉克和叙利亚。在决定是否去之前,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直接面对死亡”。虽然这两个战乱国家已经大体形势稳定,但绝对不代表彻底安全。两个国家的签证费不菲,加起来超过一万元,再加上旅费,绝对是我旅行至今花费最高昂的两次出行。

  但花费高昂并不意味着安全,这让人很纠结。我大可以速战速决,以“刷国家”的方式迅速游览完然后离开,降低风险,但这样的旅行势必肤浅。

  在经过了许多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的思想斗争后,我最终把两个国家的签证期都呆满,获得了许多极其宝贵的人生体验。


  伊拉克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

  叙利亚大马士革老城刚放学的孩子们
  这些年的每一个重大选择,都不止钱这一个因素。很多时候,面对的其实不是“没钱”,而是“钱花光了要怎么办”的困境。而面对这个困境,我并不比别人多什么解决方案,我只是多了点倾家荡产的勇气,多了点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的信念,少了点患得患失的犹豫罢了。

  对大部分来说,相比于那十来万块钱,勇气、信念、坚定的价值观才是最缺乏的,他们的人生在犹豫中流逝,他们的生命力在患得患失中耗尽,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人云亦云。于是,他们只能在生活的泥潭里打滚。

  【6】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钱确实让我焦虑,但我更焦虑的是花光了钱却没有产出的绝望。但正因为没有什么钱,也就没什么退路,这才让我必须全力以赴。

  在路上我遇到过很多人,有的拿着父母的钱到处玩,几年过去了仍旧一事无成;有的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浅尝截止,玩得越久越不知道该去向何方;有的把钱只花在了享乐上,无法将任何消费转化为生产力,于是,只好回到工作岗位,遥想着诗与远方……他们每一个都不比我穷,出发时的钱都不比我少,但支撑你走到最后、走得更好的,并不是启动资金,而是很多别的品质。

  为了持续可以进行高强度旅行、徒步,我在家几乎每天都会游泳1500米,风雨无阻,冬天也不例外;

  为了有更多产出,我摒弃了几乎所有娱乐,在更需要体能的摄影和更需要脑力的写作之间来回切换,从2015年至今,几乎没有休息过;

  为了维持住各种约稿的合作,我没有遵从“拖稿”的“传统”,向来准时甚至提前交稿;

  ……

  此外,我还要克服各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焦虑,独自面对未知,判断每一步要走的路。

  这些付出远超过那一点点钱,可惜很多人看到的却只有钱。

  这种误会,可能也跟我很少去写那些负面的代价有关。但我真的不觉得徒步受伤、硬座很久、每顿都吃falafel、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等等是值得被强调的困难。回想起来,我记得的是那些登上山顶一览无余的美妙光阴,是克服困难完成旅行的满足时刻,是遇见每一个陌生国家、陌生人的惊喜瞬间。

  还是那句话,热爱可以让人忘却困难,但那不代表不困难。


  尼泊尔海拔5400米的Chhukhung Ri

  尼泊尔5400多米的Gokyo Ri,一览众山
  【7】

  1996年攀登珠峰的道格·汉森,为了支付登顶珠峰的费用,做了27年邮政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筹钱;

  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Free Solo》(徒手攀岩)的主角Alex,离群索居、在房车里居住八年,史无前例地完成了优胜美地酋长岩的无保护自由攀登,如今获得了差不多和美国牙医同等的收入,但他面对的却是攀岩时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代价;

  ……

  可是,这些人都不会去渲染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因为他们的热爱和信念,早就战胜了区区困难。

  如果有人在做着非常小众的行业,还做的不错,那无论她他如何轻描淡写,都不要低估她他付出的努力。和孤注一掷的信念、不顾世俗的勇气、承受未知的能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相比,钱真的只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