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放假刚好集体探查,见证从地狱开始,逐步的往上提升,就像《西游记》里面大圣在天宫做官一样,自古是由卑到尊。咱们是由低到高,通过不断的进行见证,不断的为大家积累功德,将来机缘成熟功果完备,我们就可以探访诸佛国土。这个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字语言积累。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国土实在太完美、太殊胜了!不能都像老宋这么没水平,见了阿弥陀佛国土说:“啊,太美啦!”见了释迦牟尼佛国土说:“哇,太殊胜啦!”词都换不了,没办法啊,读书少。

  去年在小区外面买了一本《西游记》,一看原著才发现让人有无穷的想象,人家的用词、造句太美了。咱有人家的几分之几就心满意足了,那样给大家分享出来的故事就会让人身临其境了。说西游道西游,这个时候再给大家推荐一下张纪中版本的《西游记》,最近菩萨安排我们管理员都在看。一是对里面的神仙、佛菩萨这些人物有一个了解,以后在天眼中见到了不生疏。样子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最起码那个感觉你要知道这个是谁?这是哪位圣贤?哪位佛菩萨?认识不是重点,凡所有相皆是虚幻。

  大家可以看看《西游记》里面,大圣去请观音菩萨办事,第一次观音菩萨显现的是女身,后来一次观音菩萨显现出有胡须的一个男子相。大圣就一直问:“怎么变了样子啊?”这其实不是大圣在问,而是大圣替我们芸芸众生在问。菩萨就回答:“你难道不知我有百相吗?”大家去想“百相”是多少相?是一百、两百、三百、五百还是九百?其实“百”是表法,表无量之意。众生需要以什么身得度,观音菩萨就示现什么身。有无量的众生,观音菩萨是不是就示无量的相?

  佛是无相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为了表法,为了让世间明了因果,还必须去示现一个相,让大家接受。所以又说佛有三十二相,其实“三十二”也是表法,是无量相。即无相又无量相,这是不是真空又是妙有啊?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佛现无量相,菩萨现无量相,是不是应了众生的心念、众生的执着?是啊!就像我们汉地,观音菩萨示现女身,大家称为“观音妈妈”,这个形象的确容易让大家接受。如果哪天观音菩萨示现了男身相,变成了观音爸爸,可能不太容易让人理解。

  观音菩萨是不是每个相都是慈悲的?也不是,既然有无量相,那既有慈悲也有恐怖。这恐怖就是针对那些恶人,你不是厉害吗?现一个更厉害的来降伏他的心性。所以说在密宗佛相里面有很多显示的相非常愤怒,让一些恶人进寺庙里面浑身就打冷战,这就是为了调伏某一部分众生。像我们平时的善男信女信众,菩萨如果显这个像,那岂不是把我们吓得昏死过去?所以菩萨会根据众生的需求、心念,选择应机的、对症的形象。我们天眼团队见得比较多的形象是女身像,也就是观音妈妈。因为见证团队都是汉地人,显示的是白衣观音,手拿着净瓶、柳枝。

  如何来鉴定这个是真正的观音菩萨的显像而不是魔来显像?我们法脉当中有秘法,秘中之秘。以前和大家分享过一些,那只是其中的一些皮毛,还有更深层次的鉴定方法。所以说我们保证了所见的这个相,虽然是应机之相(因为佛菩萨本来没有相),但是我们要保证这个相不是魔所幻化。

  这时候大家想到了《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另外一只猴子变得和大圣一样,惟妙惟肖,金箍棒、武功、法术基本在一个层次上。当时有没有能辨识出来的人?其实有,只是菩萨不能点名。但是在《西游记》里记载,比如说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叫谛听,谛听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秘法第一层;释迦牟尼佛准确判断,这是秘法第二层。这里面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呢?无论你什么变化如何高深,无论怎么惟妙惟肖?真是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正的就是正的,邪的就是邪的。辨识方法里真的有非常多种。谛听辨识出来后没有点名,干嘛呀?怕真悟空和假悟空打起来搅乱地府。所以说很多你要观相,就是皆有分善恶之法,正邪之法。

  谛听可以,佛菩萨可不可以?观世音菩萨可不可?大家去悟。但任何事情谁来处理?哪位菩萨来处理?哪位佛与这个世间最有缘份处理?就需要哪位佛菩萨现身来度化,所谓“一物降一物”。大家是在层层引导当中把真假美猴王一直引导到西方如来那里,请如来见证收伏。

  在我们世间也有很多法师,每个法师所承担的使命也是不同的。你和哪些众生有缘,可能你就会碰到哪个众生来找你办事,他身上的灵性也是该你来处理。不能查附体、不能查因果等等,我猜想可能有一个缘份:就是这个灵性或者这个人本人与法师的缘份不具足。这个不属于菩萨开示,这是老宋看《西游记》后的一个猜想。每个人他所对应的人不同,那他找的人也一定不同。如果你是虚病找法师可能就有效果,如果你是生理病是实病那就要找医生。如果是整体的身体调理那要找中医比较好。可是你有个子弹有个枪伤,弹壳落到肉里了,那样可能找西医来的比较快。大家表象上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看了“真假美猴王”还有什么感受、感悟呢?也可以自己分享写一篇文章,写一个观后观后感,都是非常好的。

  看《西游记》的时候我有一个体悟:边看《西游记》边看看手机,手机微信上管理员这么说,群里怎么聊捎带再看一看,但看完《西游记》之后也许里面的大体情节你也许还记得,但是提感悟那你就算不上,前几集我就是这样子的。有一天手机正好没电,电视旁边恰好也有没有充电设备,我就去卧室充电,我一个人在客厅看《西游记》,边打坐边看(当然打坐不是静坐,只是单盘或双盘或散盘变换各种姿势来看、来欣赏),这个时候我发现一步一步的来体悟《西游记》的妙处。

  大家要多看哦,一定要悟里面的情节。不要人云亦云,《西游记》是佛法、佛教,然后贬低道家。千万不要带着这种思维,带着一个所谓“学者”的心态去观看它,那样你就完全错了。我们佛教的也不能说:“里面的太上老君没有把大圣给降伏了,佛陀来了就降伏了,我们佛教高。”也不可有此念。法门不同对不对?应当相互赞叹,大家看《西游记》要看里面的门道,要看里面的诀窍。大家有没看到里面太上老君道主有没和佛祖在辩论?没有。两人有没斗法?也没有。更多的时候是合作。

  所以说大家修道的也不要去排斥佛法,也别说“是道家模仿佛家”,也别说“是佛家模仿道家”。大道本相同,形式各相异罢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做为佛陀的后人、佛弟子或者是道家的弟子,互相汲取形式或者经验有没有错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其实儒释道本一家,哪有那么多排斥的?观音菩萨在道家就是慈航道人,有那么多分别吗?分别是我们人的思维之差。对于这些菩萨、佛陀他们有分别吗?肯定没有。如果他们有分别有执着还能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吗?

  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大圣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是唐僧菩萨去取经的时候才将其救出。救出之后(推荐大家看看张纪中版本的《西游记》),在刚开始时还没有经历种种的考验,只是孙悟空当时觉得唐僧比较唠叨,总是挑自己的缺点。这时候的想法和咱们平时想象父母是不是一个样子,总觉得父母老是在唠叨,老是不理解自己。有的时候就想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想跟父母打一架甚至想杀害父母。有没有?有啊,起过这个念头没有?我想有,而且还不少。

  总以为父母给我们一个枷锁,每天唠唠叨叨真没劲。所以说在这个电视剧拍了个镜头:在树上休息的时候,出现了孙悟空的六意(眼、耳、鼻、舌、身、意),因为悟空看到这些六意的形象和他一模一样,这六意分别在抱怨、埋怨唐僧如何如何的不好,“将来取经的时候还不知道需要多久,还不知道会不会被唠叨死。”
  大家就在想:人家大圣有神通啊,当然能看自己的六意,能和自己的六意沟通,我不行。其实你自己想想:你平时是不是也常在和六意沟通,我要去哪里?我去还是不去?对吧?经常思维里面会出现很多矛盾。这个矛盾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吗?不是,就是自己的六意。所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自己的六意、六识在打交道。有时候你觉是你身体里面有一个好我还有一个坏我。这个好我、善我占主导了地位,你就是一个善人了,这件事情就做得如法。反之就做得不如法,是不是这种情况?

  我们凡夫天天都在经历,时而东风压倒西风,时而西风压倒东风,我们是在矛盾中来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一日三省吾身,哪怕三日一省吾身,你有改正,逐步的走向正途。当时有六贼强盗来抢唐僧的财物,大圣将其六位斩杀、打死了。唐僧埋怨悟空,最后发现这里面只有衣帽没有身体,大圣说:“这是打死了我自己身上的六意。”但最后菩萨开示说:“你只是打死了六意的形,而没有斩杀真正的六意的根。”

  其实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知道种种的不善、种种的不好,而且听了大德法师的开示之后,你悟了,你了知了,这个时候总以为自己了不得了,成就了。其实是不是你所真正的证得了?不是。你是认为你打死了实际上还没有,你没有从根本上证得。所以说还需要修证。如何修正呢?就是《西游记》里面乌巢禅师传授唐僧《心经》那一段。乌巢禅师既说这个经为《多心经》又名这个经为《心经》,很奇怪,《心经》前有个多字这是“多心”,“心”字前不加“多”为“一心”,多心你就是心猿意马,不能够专一啊。那咱们凡夫平时怎么来读这本经?读的是什么经?叫《多心经》。因为我们没有一心专念,是一颗妄想的心、执着的心、攀缘的心在念诵,那你念的不是《多心经》那又是什么经呢?

  真正的修行、修证我们应该用什么心呢?用《心经》,只有一颗心、真诚的心。那样你斩除你的六识是不是就很容易?用此法修行,登极乐世界也不难啊,对不对?愿大家真正的由“多心”变成“一心”,由“杂乱心”、“散乱心”变成“真诚心”。我们一起勉励,一起修行直至西方极乐佛国。感恩感谢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老宋的分享能让大家受益,请大家一定多多转发小故事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其它的微信群、QQ群、博客,法布施功德很大,不敢说无量,但绝对很大。老宋不妄语。感恩感谢!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