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区】谁为工人说话。转载3月10日的《华商报》【转载】
文章目录
笔者在3月10日的《华商报》看到,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在无党派小组的讨论会上,谈及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薪问题时说道:“国有企业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高层几百万。我想问的是,这么高的工资,是谁给他定的?他们这么高的收入,百姓难道就没意见吗?”
在 “两会”代表的发言中,涉及国计民生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及,然而笔者感觉能为国企职工说话的人似乎太少了一点。不知起于何时,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不再受人亲睐,作为国企的职工,昔日的荣誉感已不存在。就连大学生就业都以能去外资、合资为荣,甚至私企也比国企吃香。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国企在分配、职工个人的发展等等问题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国有企业,经过几番大的改革,已经清除了不少弊端,有的也已经有了较大的起色,不少企业已经扭亏为盈。但是国企的职工是不是很满意了呢?如果深入企业调查一下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很多国企仍然在实行职工内退,四五十岁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时候让你回家休息去。就是效益不错的一些大型国企,职工的收入也远远比不上外资和合资企业。然而,国企的负责人却可以拿高出职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工资。
前几年中央为了能让国有企业重现生机,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允许企业大胆改革创新,给国有企业领导放权,自主决定收入分配。有了默许,于是收入重点就向中层干部与企业老总倾斜。当然,国企老总拿高薪也未尝不可,毕竟付出的代价比一般职工要高许多。然而,他们的收入是不是与他们的付出相称,年薪到底应该拿多少,普通职工是无权过问的,更不会通过职代会的讨论。就这样人为地拉大收入差距,致使企业内部危机四伏,怨声载道,职工积极性受到挫伤。
笔者认为像王平委员这样能为国企职工呼吁的人太少了,希望委员们不要忘记国企职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多为他们说说话。也真诚地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在搞活国有企业的同时,也要防止滋生出新的矛盾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