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文化背后的故事
文章目录
面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差不多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南北文化各异,也蕴育出了不同特色和口味的面食,其种类众多,面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在人生礼仪、年节庆典、社会交往的许多习俗当中,都可以见到面条的身影,其中很多面款亦含有不同的意义或有其背后独特的故事。
俗语“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 ”、“接三面”。 婴儿降生后三日有洗三仪式,吃洗三面祝愿婴儿“长命百岁”; 过生日时照例吃“长寿面”,谓之“挑寿”,寓意“福寿绵长”; 人死三日的初祭谓之“接三,以 “接三面”招待来宾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悠悠不断。
生日吃长寿面,也就是面条。 面条寓意“长寿”!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 :《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
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 :!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节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一般来说,长寿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条。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弄断,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又如“刀削面”,它的历史追溯据说在元朝,元朝时期的中国,蒙古人最忌讳的就是汉人造反,因此有很多很可怕的禁令(比如初夜权、投充令和禁刀令)其中蒙古人规定,汉人十家共有一把菜刀,平时由蒙古族长保管,做饭时再去借。
传闻据说当时有一名老者,去借刀结果去晚了,刀被别人借走了,家里着急切面下锅,老者不知道该怎么办,出门时地上有一个铁片,他就把这块铁片拿回家了,妻子问他这怎么用啊?老者想了想,干脆砍吧。老伴没办法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至此刀削面就诞生了。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陕西的biangbiang面,传说古时陇东一穷秀才,要进都城咸阳应试,为了筹集盘缠,到定边贩了一担盐,准备带到咸阳去卖。路上突遇强盗,劫去食盐和干粮,秀才为了赶考,只得沿路乞讨。经过八天八夜,终于走进了都城咸阳,这时他又饥又渴,刚好看到 一家面馆,秀才知道城里人是做生意的,不比农村,不好直接讨饭,便上前准备讨碗面汤喝。喝着面汤,秀才便和店主搭讪,问店主怎么不挂个招牌。店主说:“我这biangbiang面店其实早想挂个招牌,只是没人能写出来。”秀才略一沉思,便道:”可否让小生一试?“店家便让小二备好笔墨纸砚。秀才联想自己一路艰辛,口中随即念念有词:”担个担担走四方,八日才到都咸阳;你裂裂(幺),他裂裂隙,当中坐个言王爷;你长长,他长长,当中是个马大(dai)王 ;心字底,月字旁,岳飞出城挥一枪,枪头卡在了墙头上;坐个车车走四方。“说罢,一气呵成,写出了biangbiang面三个字的招牌。店主大喜,便请秀才吃面,一大碗让秀才吃的津津有味,并连连称赞面好。秀才走时,店主便祝福道:“吃了我的biangbiang面,应试必能中状元”。秀才长揖道谢。后秀才果然中了状元,并到多地任官,从此biangbiang面的名声随便在多地传开。其实有关“biangbiang面”的典故众说纷纭,以上仅属其中之一。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