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营村以党建促进基层治理
文章目录
昌营村隶属撒拉溪镇,距撒拉溪镇政府驻地14公里,距区40公里。辖区内共有6个村民小组,现有932户,3516人,国土面积7。9平方公里,村党支部加强村委协商,建立“红色网格”制度,充分发挥结对共建作用,创新河长党建管护制度,深化推进基层治理实践活动。
一、加强村委协商
坚持执行“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制度。利用“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制度认真抓好民主决策,推进集体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四议”: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三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一大”:大额度资金使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村委,让村民代表和村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和村民自治的权力。
搭建系统完善的协商平台。在原有的村委议事协商委员会为基础,健全完善村民议事协商组织机构和制度程序,统一基层意愿;强化小组长队伍建设,建立村民小组群众协商处理公共事务的协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实现6个村民小组理财会监管全覆盖。通过建立各层级议事协商平台之间的衔接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村委议事体系。
明确层级分明的议事协商内容。结合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确定各层级具体协商内容,将村委建设、基层管理、村规民约及涉及辖区内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等优先纳入议事协商范围。完善基层议事协商目录,做到边界清晰、实用有效。
建立规范有序的议事协商程序。规范协商基本程序,建立事前提议、一事一议、尊重规则的协商议事机制。提升协商成效,建立不同层级相互转介的议事机制。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合理运用协商成果。做好依法公开,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二、建立“红色网格”制度,充分发挥结对共建作用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保障。强化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体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考试、远程教育学习等,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队伍,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加强村委三委班子凝聚力,为加快推进村委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加强在学习教育、党建业务、硬件建设、规章制度、档案资料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力保为其他支部起示范带头作用,先后展开了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等活动。
建立了村委班子成员联系一至二个小组的“红色网格”制度,共同参与小组治理活动。组建专门的宣传队伍,大力宣传各种惠农利民政策,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同时,将特有民风民情民俗进行大力宣传,对广大村民进行民风淳朴教育,对淳朴民风进行保护,以“特有”的民俗风情提升自己的宣传影响力,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创新河长党建管护制度
昌营村党支部召开昌营小河管护工作会议,针对昌营小河现状、整治方案、责任管护落实等进行讨论,制度昌营小河党建管护制度,将流经昌营的昌营小河分为三段,沿河三个支部支部书记为河段长,小组党员为巡河员,对昌营小河进行管护:宣传河道保护、阻止群众倾倒或排放污染物入河、清理河道内的杂草淤泥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