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导致中国人口“腾笼换鸟”

  何亚福

  8月20日中新网报道:俄罗斯联邦统计部门称,俄罗斯人口于2012年7月1日达到1。43亿,比今年年初的统计结果增加了8。56万人。据报道,移民的涌入补偿了自然损失的人口数量。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他认为移民的不断涌入可以使俄罗斯人口在2025年达到1。46亿。

  德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今年1月16日环球网报道:2011年,德国全国的总人口为8180万人,比2010年多了5万。德国统计局说,德国人口2011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放宽限制,允许主要来自波兰及其他于2004年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人民进入德国就业。德国2011年的外来移民数量总计达24万人,比2010年的12。8万人几乎多了一倍。2011年全年,德国新生儿总计约为68万,而死亡人数总计达85万,德国自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为负增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和德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移民增加。如果没有外国移民,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早已负增长了。同样道理,将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为负数时,如果有大量外国移民涌入中国,那么中国人口也未必会减少,只是“腾笼换鸟”而已。

  有人认为,俄罗斯和德国人均GDP比中国高,所以有很多人愿意移民来俄罗斯和德国,而中国人均GDP较低,没有多少人愿意移民来中国。但事实上,人均GDP是高还是低,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的人均GDP虽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比一些非洲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国家高得多。例如,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而缅甸为832美元,孟加拉国为678美元,坦桑尼亚为553美元,尼日尔为399美元,埃塞俄比亚为360美元。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中国人均资源少。然而,如果大量引进外国移民,即使减少中国本土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口),也并不能提高中国人均资源。况且,“人均资源少”并不能作为计划生育的理由,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自然资源是全球共享的,只要有钱就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到各种资源。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拥有量,首先要做到闭关锁国,使本国的自然资源全部留给本国人使用。但在全球化时代,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区别就在于利用资源能力的差别,而与人均资源的拥有量无关。非洲国家虽然人均资源丰富,但他们利用资源的能力低,所以是落后国家;西欧国家和日本虽然人均资源贫乏,但他们利用资源的能力高,所以是发达国家。

  德国等欧洲国家由于大量引进外国移民,已经产生了一些民族矛盾。况且,外国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生育率比本土居民的生育率高,这就导致本土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担心欧洲伊斯兰化,例如,2010年2月10日《新京报》报道:“土耳其虽然是一个世俗国家,但穆斯林却占人口的90。由于历史上德国和土耳其关系紧密,土耳其人将德国当成了移民的首选国家,因此来到德国的土耳其人几乎全是穆斯林。不仅是德国的右翼分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对穆斯林在国内势力的发展感到忧虑。反对修建宣礼塔应该是他们发泄这种忧虑的一个出口,实际上反映的是基督教文化对穆斯林文化的排斥。”

  那么,将来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时,会不会大量引进外国移民?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很多外国移民,是因为老龄化问题还不够严重。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引进外国移民,不是由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经济规模决定的。2011年11月6日中广网报道:“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亚太区总监莱恩在接受经济之声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要考虑让人们尽可能晚一点退休,可能还需要吸引其他国家的年轻劳动力移民。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突破1。7亿老年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人口发展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长期资助中国的计划生育,现在又支招了:要解决中国未来的老龄化问题,可考虑引进外国年轻劳动力移民。可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也在帮助中国人口实现“腾笼换鸟”。

  虽然欧洲国家的人口和中国人口将来都会“腾笼换鸟”,但不同的是:俄罗斯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是鼓励生育都无法有效提高生育率,这些国家的人口将来“腾笼换鸟”不是由于本国政策造成的;而中国计划生育限制本国公民生育,中国人口将来“腾笼换鸟”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