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章目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可以划分为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具体的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这是新时期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的新标准。“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的概念,究其本质源远流长。很久以来,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不断探讨、研究。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竞争表现为核心人才的竞争。以发展经济为目的,以提高青少年核心素养为手段,成了全世界的共识,不少国家把提高青少年核心素养问题,看做国家的战略问题来抓。
二、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办法
(一)班级管理是促进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办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全面发展的开始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班级管理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十分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一切以考试分数为主,不重视学生的集体荣誉培养,淡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等;此外,现存的班级管理方式,不同的学校采取的方式也不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模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班级管理,提高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求领导者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并找到合理的办法。
1、建立良好的班级学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目前小学生学习现状来说,一般存在以下问题: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贪玩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应付了事不认真等等。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平常的管理中,必须和各科教师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创建“学习第一”的学习环境。班主任教师可以把学习成绩,当成选拔学生干部,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重学好学”的班级学习气氛。
其次,注重平时各学科的检查工作。班主任教师不单做好平常的班级管理,而且还要对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进行监督,经常和任课老师交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起研究制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共同把班级工作做好。
最后,对一些后进的学困生,要和他们及时沟通,一起找出他们不爱学习的因素,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一些努力学习进步不大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坐下来慢慢分析原因,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之道。
2、打牢坚固的管理基础,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素质
小学阶段老师要不断倡导,学生自己进行管理,保证各项班级活动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比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参加的校外活动,将来考试的学校,自己的人生理想等等。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班级管理者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上的“真、善、美”,并慢慢的改变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树立切合自己实际目标。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因为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对学习的兴趣不能持之以恒。如少数小学生喜欢玩手机游戏,减少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完成各种学习目标。对这些人,班主任老师一定进行帮助和教育,让他们从点滴事情做起,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3)帮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老师要对学生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根据完成情况对目标进行合理调整。班主任老师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劣,趋利避害、调整自己的目标,给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个班里的学生,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班主任老师就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爱好,经常开展一些他们喜爱的班级活动,提高集体的向心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在开展活动前,班主任老师要和任课老师共同研究、精心策划,成立学生活动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划、制定活动方针和活动目标。力争在这些活动中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以开展“植树节”活动为例,班主任老师不但在学校里引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还要在班内开展和植树有关的读书活动,树木与人类、树木与地球的演讲活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牢牢的掌握了关于植树的知识,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演讲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学校开展的“六一艺术周”、“元旦艺术周”等活动,在活动前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指定活动的规则,活动结束进行总结,为下次的活动积累经验。总之,让班级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促进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手段
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从不同方面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1、语文教师对文化知识的灌输及循循善诱。
知识是根基,文化是灵魂。有知识才能表现出文化。当这些小学生第一天走进教室,带着懵懂的目光看着学科教师,当他们在接受过教师的教育,日后这份稚气消退后,教师对他们的循循善诱会让他们表现出教化的目光。所以,他们不但接受教师的课堂的教育,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读课外书籍。
2、语文教师引导和培养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主要的就是学生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管控,了解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好学会学、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教师要教导学生爱惜生命、养成教育、自我约束和控制。
3、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参入社会。
告诉学生,学校就是你们生活和学习的一个小社会。在这里要学会怎么和同学相处和交往,学会同学间的尊敬,鼓励,友爱。学会承担自己的学业,承担在学校班级的责任,再将这个小社会的概念引伸到国家这个大社会的概念上。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教给学生们认识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生活。
结论:
作为一个教育者,无论是肩负对小学生的管理重任的学校教育管理着,还是肩负一个班级语文教学的教师,从站在讲台面对学生开始那一刻,自己的教育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的颁布实施,仅仅是发布了意见稿,可是却为我们教育管理者、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和发展。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