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区】升学持续升温中【转载】
文章目录
继续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朱科长告诉记者,今年秋季,郴州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学校继续坚持“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不准招收择校生。各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筹管理。为保证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禁到农村招收学生。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外来经商人员子女在教育管理和收费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学校不能以任何名义在校内举办重点班,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朱科长还说,我市目前实行的划片入学,基本上一个区域只有一所学校,也就是说学生已经被划片指定了所读学校。因此,不会实行微机派位来安排学生入学。
我市城区北湖区和苏仙区,北湖区小学招生区域被划分成了14个区域14所学校入学,中学招生区域则被划分成了9个区域9所学校入学;苏仙区小学招生区域被划分为8个区域7所小学和部分村小入学,而中学招生区域被划分成5个区域5所中学入学。
《郴州市2009年秋季中小学招生方案》的通知上还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实行“学生自愿报名、学校自主招生”的办法来招生。但不得以文化考试成绩选择新生。民办中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特点,采用生源地所在学校推荐或者在当地教育部门指导下进行面试(查看学生资料、答问及体育艺术特长测试)招生。民办中小学可跨区域招生,但须经教育部门许可。
持多证是入学的基本条件
在《郴州市2009年秋季中小学招生方案》中记者看到入学的办法中规定: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凭户口簿、父母或监护人的房产证(有住房但尚未领取房产证的,凭购房发票)到本招生区域内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具有市中心城区户籍,但不具备上述招生条件的,由两区教育局根据其常住地所属招生区域,指定学校安排入学。
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户籍地有监护条件的,原则上应在户籍地入学。在户籍地没有监护条件,要求在流入地就学的,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身份证、流入地暂住证、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外来人员就业证(或有效劳动合同)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由流入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外来经商人员子女要求在流入地就学的,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身份证、流入地暂住证、在郴经商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由流入地教育部门安排入学。
粗略计算,外来人员子女和外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都需要“六证”齐全,比卖房子的“五证齐全”还多一证。城区儿童入学房产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原则的存在,使户籍和房产证成了入学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名校所在区域内的房价明显高于周边已经成为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特色。很多楼盘推出的“买房落户”实际上是在推“买房入名校”,几乎是直接地推高了房价。这也算是义务教育的入学原则为房价的上涨作出的一点点贡献吧。
三类学生入学困难
“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是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外来经商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一些入学条件也困扰着部分家长。
在采访中,朱科长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城市发展太快,政策跟不上等原因,存在部分学生入学困难,家长意见很大的情况。主要有三类学生:一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湖南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中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需提供户籍证明、身份证、流入地暂住证、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外来人员就业证(或有效劳动合同)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可是现在暂住证已经取消了。还有有效的劳动合同也很难界定。朱科长说:“以前就有擦皮鞋的要求给他的子女上学,他跟谁去签订劳动合同呢?只能劝其回户籍所在地上学。所以现在正在寻找新的证明点,比如北湖区今年就想出新办法,要求提供由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流动人口婚育证代替暂住证,然后再根据住地划片入学。”
第二类是下岗工人子女的小孩,又是无房户的。学生入学必须提供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房产证明,这些人没有房子,住在自己的父母家中,无法提供这些入学的证明材料。
第三类是多房户,有些是不断的将房子出租给别人,更有甚者,是一房同时出租给多人的,造成一房多名小孩要求入学,这让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很为难。
目前,我市中小学还普通存在城区学校“超员、拥挤”,造成普遍大班,而农村中小学校却日渐陷入“无人问津、受人冷落”的问题。在教育局,记者了解到,我市在2009年将致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将以城区扩容增位为重点,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增加学位2万个,有效解决大班问题。市政府将安排1。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市中心城区扩容增位。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