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目录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五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的一脉相承,为我们立足“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现代化不现代化,关键看农民和农村是否现代化。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托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力量。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既把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春耕、夏忙、秋收应对疫情实践中,正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不误农时、稳定农业基本盘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连续性发布20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英明决策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之举,也是着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大势所趋。
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新时代的要求,乡村振兴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责无旁贷。搞好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向感。目标明确以后,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围绕目标引入各类人才,使引入的人才充分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去,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出力出汗、添砖加瓦。我们要牢固确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增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升农业生态服务能力。
“十四五”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又一个五年规划。站在新起点上,新的五年我们如何引领群众共同为“十四五”奋勇攀登实现新目标,唯有以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从法制、教育、文化、健康等多方面入手,逐一落实,稳步推进,引领群众攻坚克难,勇于攀登,才能让高质量发展更有群众基础,让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新时代。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