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解一一余则成如何解读!有朋自远方来”
文章目录
《论语》选解一一余则成如何解读!有朋自远方来”
作者按:
孔子是殷商贵族后裔,是这些殷商遗族们推选培养岀来的先知救世主祭祀教主。
他在周礼旧秩序最顽固严密的鲁国,不得不打着!吾从周”旗号,但他干的却是东奔西走联络各方殷商后裔,以及各阶层反对力量,到处渗透安插自己人,努力破坏周鲁旧秩序,争取复兴殷商的大事业。
打着周旗反周,是孔子一生的写照。
一,对《论语》开篇的一些另类解读
(确实不愧是革命教材,名副其实,开篇就抓革命教育):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学习了理解了掌握了殷商先祖圣贤们的伟大思想、经验、优秀传统、技能、文明文化,还要经常回顾、不断实践、努力传扬它们,这样,我们才能在周鲁姬姓严厉管控的残酷现实下,立足扎根生存下来,最终实现伟大的殷商复兴,真正得到解脱。
这样的反复学习、实践过程,难道就不也是一种拯救继承发扬传播复兴先祖们那伟大的殷商文明文化的正确办法、方式、道路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我们对于身边所在的鲁国周礼旧秩序下的近乎窒息生活,早已厌倦,忍无可忍。“八侑舞于廷,是可忍孰不可忍,!,每天都得被强迫着安排去观看学习周鲁姬姓贵族们表演周代礼乐乱七八糟的烂演岀,更灿烂多姿的殷商文化何时才能公开宣扬,迎来复兴 ?我们热切企盼着来自远方的殷商后裔同志战友们,希望他们能给我们带来新信息好消息。想到他们马上就要来到,我们无不雀跃鼓舞,忍不住高兴得时刻都要跳起来。
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忍不住要多写一点。
小时候(其实应该是初中了,也不算小了)读到《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其实很有些疑惑。
小孩少年的观念中,身边的朋友玩伴虽然很熟,但每天你找我来我看你去,依然是童年少年生活中最开心欢乐的事儿。真正是所谓!自乐此,不觉疲!。
相反,倒是从远方来了客人谁谁,哪怕是不常见面逢年过节才来往的真实实在亲戚乃至各种原因远在异地的骨肉血亲,其实一开始也是因为陌生有距离羞涩腼腆,各种真假客气要讲礼要懂事,要平时用不着突然要学习马上要表演地变表情装姿势拿腔调喊人陪同招待被玩耍被考验,乃至各种尴尬相处、尬聊尬乐、强颜欢喜、努力亲切友好争取一团和气,一点也不自在自然,更说不上什么不亦乐乎,乐得不得了。最多也就是因为不常见面,彼此的见面礼倒是往往比天天见的伙伴们要来得难得一点,是见财眼开,口水快乐一类的欢喜。
成年后,人生经历略丰富,甚至也有看小说影视里涨见识成份,比如:特别是余则成们一类人,他们要是忽然见到了!从延安来的同志!之类,那些场面表演,语言神情动作姿态,确实让人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不亦乐乎!。对于潜伏于敌营,甚至混到了县团级(享受xx级待遇),却还要时刻提着脑袋干危险的事,每日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危险、压力、希望渺茫,这种时候,哪怕只是秘密地从私藏收音机广播里听到!家里的声音!,都会热泪盈眶。!有朋自远方来!,!从延安来的同志到了!,那可不得高兴得要跳起来么。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著作述作,用字词一向很讲究的,所谓!笔则笔削则削!。
!有朋来,不亦乐乎!就很好了。特意添加“自远方来!,其实内涵很丰富。
既透露出斗争环境艰难复杂,又显示了孔子等殷商后裔,我们的组织遍布五湖四海,联系密切,革命战斗友谊深厚感情浓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艰难困苦的敌后潜伏战场上,我们有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些殷商贵族后裔们还不了解我们的秘密身份,但他们接触到注意到观察到我们从事的各种各样!反叛!事业后,却从来也不生气不愤怒不揭发不批判,更不会报告给那些周王朝姬姓族人,这些人,难道不也是我们尚处于黑暗中的未来同志战友吗!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断反复学习、深入理解继承牢牢掌握了先祖们的殷商文明文化,还能根据现在的形势,找到新的传播发扬方法,走岀新的复兴殷商正确道路。这样的人,就可以做为复兴殷商的骨干力量担当起领导责任,培训教导岀更多的人为复兴殷商而奋斗。
5,克己复礼
我们要完成复兴殷商的伟大事业,在目前的现实形势下,既要看到腐败的周礼旧秩序已经礼崩乐坏,我们的事业前景光明。也要认清这些周鲁姬姓敌人们力量仍然强大,我们还要长期坚持地下斗争,韬光养晦,夹起尾巴做人,积蓄力量。
6,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孟子》里记录的孔子语录)
我们殷商人祭祀丧葬祖先鬼神是很虔诚地,他们周鲁姬姓葬礼上做些个人俑,这算怎么回事?那不是骗鬼吗?!人牲!,祭祀丧葬要搞,就得来真地。
周鲁姬姓这样唬弄他们的祖先神灵,他们的后人也会这样唬弄他们。最开始废除殷商祭祀丧葬礼仪,用人俑唬弄他们祖先的周鲁姬姓,自己也必定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
7,富贵于我如浮云
现在周鲁旧礼制旧秩序尚未崩溃,在这种形势下,富贵对于我们这种殷商后遗而言,真TM地神马都是浮云。可望而不可即。
只有从孔子是殷商后裔,是当时的殷商遗民们的先知救世主祭祀教主角度,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话的本意。
这解读比较近似批孔时代梁效影射版解读了,然而,居然很能说得通,似乎一点也不牵强附会,甚至比常见的通行解释更贴近孔子的时代、身份、所作所为。主流的通行解读,似乎一直流于!听其言!,只是古人文言字词的现代白话翻译。而这一种解读,更重视发掘孔子的时代局势及个人家族身份背景,重在!观其行!!考其实!。
二、孔子反周复殷的根由
汉代的孔氏孔子后代曾经推举姬周后代入朝为官,似乎孔氏后人与姬周后代彼此友好得很。
但那时代的孔氏,距离春秋时代的孔子,又相隔四五百年了。经历了战国秦汉长期战争天下大乱,他们与孔子时代的人观念上完全不同。那时候,连周朝都灭了一二百年,孔家人还复什么殷还反什么周?
然而,在孔子的春秋时代,当时从前总共才有夏商周三个朝代。春秋时代的殷商后裔们,对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对于祖宗六百年我大邑商天下共主的光荣历史,当然还是很怀恋崇尚地,值得追思。对于当时的殷商后裔们而言,武王伐纣周公东征都不过是以武力暴力压服殷人。而且,仅仅过了二三百年,周王朝就已经前有周王南征淹死,后有周幽王烽火戏诸候被狄夷杀死。周王朝这种掉价表现,与大邑商六百年赫赫武功高光闪亮相比,不值一提。
到了平王东迁后,到孔子时周王朝更是已经礼崩乐坏。
可以说,孔子生前的周代这四五百年历史,与大邑商六百年赫赫武功相比,实在太过于不堪了。殷商后裔们当然因此可能对祖宗更念兹在兹,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要对周朝产生崇拜臣服心理。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殷商后裔们,他们的历史记忆中,只知道仅有夏商周,是一群真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商代遗民。
仅有夏商周三代,殷鉴尚且不远,周朝表现又各种糟糕。
对于孔子这种以天命凤凰之子自视的圣人智者,少年时被族人灌输教导,萌发有一点反周复殷思想,私下里秘密地打着复兴殷商旗号啸聚殷商后裔以图复辟,概率很大。
这里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孔子等人成长的家族背景了。
历史资料记载,孔子十分欣赏推崇管仲,为什么呢?有没有别的因素待发掘?
管仲的父系家族是齐国贵族,虽然家族并非周王室姬姓或齐国姜姓诸候的直系旁系,但却是他们惯常联姻的外戚贵族(就象辽国的萧姓多皇后嫔妃,历史上从上古到夏商周代有很多例似情形。)
而管仲的母族,却很可能是殷商贵族后裔。他生于安徽颖上(春秋时属宋国楚国地盘),幼年丧父,少年经商。这种岀生经历,显然说明他与殷商贵族后裔有极大关联。
他执政后,大兴工商,也与周代当时主流治国执政经验明显区别。
相较而言,孔子的母族颜氏,却是周公旦鲁国姬姓旁系后代。但孔子显然不是妈宝男。动不动!俺妈说了……!
孔子对母亲族系的态度,只有委婉提示:唯女子……。但也可见,孔子似乎不是妈宝男。
此外,孔子对于颜氏一族似乎并不真心实意有所关照。他声称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孔子母舅族人),日常生活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最后饥寒贫病很早就死了。孔子自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食割不正不食,比较讲究。但他却老是夸赞颜回的安贫乐道,(总感觉他似乎在骗颜回 ?)。
管仲的人生经历,很有概率是个妈宝男。但孔子却明显是父控直男癌。
同样是幼年丧父,同样是岀生于母亲族人所在国度,也似乎都是由母族养大,凭什么说管仲是妈宝男,孔子却是成长为父控直男癌了呢?
这并不是双标,他们是有一致性是相互统一的。
孔子与管仲的一致性在于:正因为管仲的母族、孔子的父族都是殷商后裔,也只有他们这一方,才会更加重视这种跨国族界限婚姻所生的后代。因为他们可能凭这种联姻,更需要靠这些后代去改善处境提升地位。
反过来,孔子的母族颜氏就是鲁国公家贵族,管仲的父系同样本来就是齐国贵族。他们这样的家族,也就反而会轻视与日益败落的殷商后裔贵族之间的联姻。他们也会看低这种婚姻所生后代,因为会降低他们的家族声望损害他们的利益。
正是由于这种跨国族界限的婚姻下,地位不同的父族母族对于后代们各自具有不同态度,也就使得管仲与孔子都成为了更多地受到殷商贵族后裔支持照顾培养的杰岀人才。他们也会因此更倾向于殷商后裔。他们在取得一定地位发挥社会影响后,都会站在肯定殷商这一边,也会否定周代当时的主流体系,甚至都致力于推动复兴殷商。
管仲打着“尊王!旗号,孔子打起!吾从周!旗号,但干的事却都是不同程度地照顾发展壮大殷商后裔、破坏周代礼乐秩序。
管仲大兴工商,辅佐齐桓公称霸,不但破坏齐鲁的经济旧秩序,也进一步推毁周王天下旧礼制秩序,加速开启了争霸之世。孔子!述而不作!,改造周公礼为孔礼。(孔鲤者,孔礼乎?)到处联络诸候及各阶层,哪里有乱子,他往哪里去。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