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务六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纪事
文章目录
1960年,水肿病情严重,各生产队水肿病人集中送往公社党委免费治疗。
1961年7月,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给制,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是年,六村、章道从上塱生产大队析出,六村生产大队辖14条自然村和16个生产队,陈启荣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同年9月至1963年1月,化州县划分为13个区,57个公社,那务区辖那务、壶垌、宝树三个公社,六村大队属壶垌公社,其后撤销13区建制,压缩公社数量,六村大队划归那务公社管辖。
同年,各生产队实行“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管理办法。
1962年2月,响应县人委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年,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核算,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推行“两头固定、中间按劳”的粮食分配形式,倡导多劳多得。
同年秋,发土地证,落实生产队集体的耕地、林地及水面的所有权。
1965年,深入学习大寨精神。
同年,开展“小四清”运动。
是年,县将计生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控制农村人口增长。
1966年6月,六村大队党支部传达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同年11月,开展学习毛著运动。
1968年,六村大队管委会改称六村大队革委会。
1969年,取消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实施办法,招收贫下中农子弟入学。
同年下旬至1977年,上级组织城镇知青到六村大队各处插队落户,与农民共同劳动。
六十年代末,旱埇发生故意伤人案。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