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粤边界的一个偏远贫困山村,有一所只有一个教师的教学点——湖南省石门县子良坪乡新道湾教学点。
  石门县是个山城,而这个教学点又处在子良坪乡最偏远的地方,离县城约6个小时的车程,这里只有一名教师,他就是被乡邻们尊称为“好好先生”的丁老师 丁良君,丁老师今年46岁,小学高级教师。在丁老师来这个学校之前,乡中心小学曾先后安排了4名老师到这个教学点教学,可这几名老师都忍受不了在山区的清贫离开了,一九八○年丁良君老师中师毕业分到当时条件相对较好的子良坪乡中心小学教书,可是当他了解到新道湾教学点的这个情况后他便主动要求来到这里教学,为了让深山里的娃子能够跟其它发达地区孩子一样正常学习,他多次放弃到县城和其他发达城镇工作的机会,2007年海南有一家民办学校了解到他的事迹后愿出高薪聘请他去任教,可学校实在找不到接任老师,他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就这样,他28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这个一人一校的点校,在这里他奉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在山区广为传颂。
  一、仁心博爱,扶贫济困
  丁老师长期任教于湘鄂接壤的高赛贫困山区,地广人疏,很多学生每天往返要走十多里山路,僻壤穷乡的孩子们大多每天只吃早晚两顿,每当看到孩子们那饥渴的眼神时他就感到特别心疼,因此很多时他都无偿地给孩子们煮稀饭或红薯等让学生们充饥,并从亲朋好友中找些衣服来捐赠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一捐就是数百件,每年还为学生垫付书杂费一两仟元。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多起来了,很多学生在家中无人照管,为了让这些孩子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从2000年开始,他就让妻子(妻子本在家务农,因此只能依靠丁老师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活)搬到学校来帮助照管学生。这里有些幼儿生娇气很重,有些低年级同学开始入学时每天晚上都要老师抱在怀里,等睡着后才能放在床上。而且每天还要为这些幼儿梳头、洗澡、洗手脸等,很多时候还要为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们更换脏衣服、换洗屎尿裤子……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地学习、生活,他长期和这些低年级儿童一起吃睡,一起游戏,使学生倍感亲切,时间一长,那些开始入学还哭闹的孩子都已不愿回家,非要和老师在一起。由于他对孩子的耐心和无微不至,如今甚至有几位外乡的学生家长,宁愿翻几座大山,每期花几百元车费也要让孩子跟着他读书。
  二、潜心育人,滋润心田
  他从不落下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山里娃都能健康成长。由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经历不同、环境也不一样,甚至有个别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等原因而出现性格怪异、行为习惯不良的现象,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他都会耐心细致地去教育他们,帮辅他们。象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小正宇,不仅挑吃挑穿,还把家里的仅有的一台电器录音机拆得七零八落,他甚至敢把农药泼撒在教室的地面上做危险性游戏,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多次悄悄地拨开别人家的门进去偷东西,在学校里欺负小同学是常有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位才七岁的孩子,家长无计可施,对他也是彻底失望。听了家长的介绍之后,他望着家长满脸的愁容,深深地体会到家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悲愤心里,他深感责任重大,他不仅没有拒收这个孩子,相反,他毅然决定一定要好好地挽救这个孩子,也给社会减少一个“负担”。于是,他专门为他制定了一个转化方案,并从所征订的教育杂志中吸取育人之道,并用实际行动进行感化教育,如他经常帮他擦鼻涕,洗手脸,增减衣服,时常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做了好事之后就及时给他戴红花,在班上表扬他。一个学期下来,小正宇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不良行为,还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而且先后被评为学 和体育委员。为此,他远在广东打工的爸爸妈妈还专程回来感谢老师对其“逆子”的教养之恩。
  三、事业为重,甘为蜡烛
  由于他长期在湘鄂两省交界的高寒山区任教,工作任务繁重,生活质量低下,而且毫无规律,因此,他经常感到胃部疼痛难忍,有时甚至吐血,几次犯病晕倒在讲台上,后经医院胃检确诊为胃溃汤和浅表慢性胃炎。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他的胃病也越来越严重,只好时常用木尺顶住胃部坚持给学生上课。2000年的一个夏天,他因胃出血而昏倒在讲台上。那时山道湾湾,没有公路,也没有通讯设施,距最近的医院也要步行几十里,当时他身边除了十几个几岁的学生之外再无其他人,没有办法,他只好把自己常备的几门治胃病的药服了之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守着孩子学习,待家长来接学生时,才被几位好心的家长送往医院,幸亏及时救治,才幸免于难。病情稍一好转,他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又返回了他那熟悉的三尺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了他难以割舍的十几位学生之中。
  四、加强学习,精心授业
  虽然处在大山深处,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他认为,只有充实自己,才能满足于学生。他在教学之余,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尽量使自己博学才多。通过业余学习,他先后他获得了普通话证书,取得了湖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的大专毕业证,并获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课堂教学达标晋级“良好”等级证书,2006年5月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高级电脑培训,并获得了信息技术高级证书。2006年8月他的论文《我谈电教与课堂教学的相机参加优势》获得了县级电教论文二等奖,《在交流活动中培训创新能力》一文已于2007年2月28日发表在《学习方法报、教研版》上。
  在课堂教学上,他总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在乡组织的公开课、研讨课和汇报课上他都能把新的教学理念渗于教学之中,在2006年全乡组织的光盘教学中,他执教的课堂教学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他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是能做到及时辅导,个别因病在家的学生,他也力争上门补习。他所执教的学生成绩一至都很优秀,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他所教的学生中先后有2名学生才上博士研究生,8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
  五、乐守清贫,无怨无悔
  他在大山深处任教几十年,每年的各种教师福利、资金都不能保证,不仅待遇低而且条件艰苦恶劣,但是他仍然是默默无闻的在山中耕耘,为山里娃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他不为名利,也无怨无悔。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组织上的好评,2003年至2005年,先后两次受到县人民政府嘉奖,2006年被评为乡级工会积极分子。2007年度被评乡中心学校评为先进点校,2008年在县政府 “首届五星石门”评选中被评为
  “十大敬业奉献之星”同时被常德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被石门县政府记二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