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播出的《奇葩说》中,有关“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热议。

  当期节目嘉宾谢楠,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获得了一众网友的点赞。

  她说:“从小到大,太多人教我们去让,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孩子,你可以不让。”

  

  她直言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教会如何去“让”,而应该去体会“爱”。

  既要教会孩子发自内心地分享,由衷地付出爱与温暖,同时也要让他们拥有拒绝的权力,在自己的正当利益被伤害的时候,能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


  


  “你年纪大,要让着弟弟妹妹”,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句话。

  “让”是一种美德,但我们教孩子“让”,不是让他她“忍让”或者“退让”,而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爱人”。

  但是我们还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孩子“爱人”之前,先要教他们学会“爱己”。

  壹

  “你大,他小,你就应该让着他”,真的对吗?

  对于很多二胎父母而言,“老大让老二”已经成为止息纷争、“平定乱世”的标准方法。

  二胎妈妈胡可也曾在节目中自曝,以前自己总念叨着“老大要让着老二”,不仅没有解决兄弟间的矛盾,还让老大和自己产生龃龉……


  

  当初,两个孩子一闹矛盾,她就批评安吉:“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

  直到有一次,兄弟俩吵架,哥哥狠狠地掐了弟弟。胡可训完安吉以后,安吉默默绕到弟弟身后说:“我现在这么惨,都是被你害的!”

  事后,胡可觉得很内疚,她自以为正确的教导,其实已经深深伤害了老大的安全感,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


  

  关于这个话题,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说自己初中的时候,外甥摔坏了自己珍藏的玩具,却没对他说一句对不起,他很生气,找父母讨公道反被责骂:“你让着他不就好了,真不懂事!”

  他说他最讨厌“大的不让着小的就是不懂事”这句话,自己从小就被父母这样教育,反而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我就是不让,你凭什么让我让?我可以分享,但得我自愿,如果你逼我,就是不行!”

  谦让弟妹,呵护幼小,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如果家长不问是非曲直,不尊重大孩子的感受,强制大孩子无条件地退让,反而会让孩子自然流露的爱变质。

  在孩子还没有懂得爱、包容、无私付出的真正意义之前,压抑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被迫表演出的“和睦”与“友爱”,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和疑惑,不利于情感的正向培养。


  贰

  强制孩子懂事,是一种残忍

  在《少年说》节目中,一位六年级女孩站上天台,向父亲道出心中委屈。

  她有一个妹妹,老爱在她身边瞎捣乱,每次她要去教育妹妹时,妹妹就会向父亲告状。

  

  爸爸每次都会先入为主,认为作为姐姐的她错更多,上来就教训她。

  女孩哭着对爸爸喊道:“爸爸,您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爸爸听完以后却不为所动,摆出“孔融让梨”的大道理,还责怪大女儿不懂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需要爸爸说吗?”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既然小孩子不懂事,那为什么不试着引导和教育,让他她明白事理,反而要责怪大孩子“不懂事”呢?

  父母嘴里的“懂事”,到底是指“明是非,知对错”,还是“委曲求全,自我牺牲”呢?

  如果父母一味强调孩子“懂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产生扭曲,可能以后都不敢再主动争取,总是不断退让底线来博取他人的认可,牺牲自己的快乐来换取别人的“喜欢”。

  那些被父母强制“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养成“讨好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