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户口,或许是当今中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打下的最深的烙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屡屡被人诟病。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并给出连番解释,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中国户籍制的前世今生

  户籍,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

  户籍制度是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制度。至迟在战国时期已建立了这种制度。秦始皇十六年(前231 ),命令男子不论是否成丁,一律登记年龄,补充了旧有的户籍制度。

  汉代户籍又称名数。汉代政府非常重视户口数,它是政府制士处民,征收贡赋,制造器物,规定禄食 ,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根据。汉沿袭前代旧制,每年县、道官吏负责进行登记验查户口,当时称为案户比民或案比 ,在案比的基础上,县、道编造户籍。户籍的内容包括每户男女人口、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

  现在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差别非常大,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籍贯地,户籍地和某人籍贯地不同的情况: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不是户籍地而是原籍地或祖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和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要求从外地迁移到此地的。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我国现在的制度是以1958年出台的户口条例为基础的,它的核心实际上划分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不同的差别待遇。比如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农村就是通过土地集体所有,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社会福利;而城市则是通过社会保障、其他公共服务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服务和保障。所以这是户籍制度发挥的主要的作用,涉及到两类人群的利益调整。

  早在2005年底,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到2009年3月,已经有河北、辽宁等1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户籍改革。虽然听上去改革力度很大,但是并没有触及到户籍制度的根本性问题。虽然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但是因为居住地方的区别,附加在当地户籍上的利益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居住在农村的人,还是有对于土地权益;户口在城镇的人,社保、教育、医疗甚至住房等方面的福利也都与之相关联的。所以这样的改革不是有真正意义上的户籍改革。
  真正意义的改革涉及到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能不能均等化,能不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是不是能够均等的享受,这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性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合理的中国户籍制,该不该取消?

  户籍制度多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讨论。尤其对大多数中国公民来说,户籍制度似乎成为束缚我们的一个枷锁。取消户籍制度,已经呼吁了很久,但是户籍制度仍然是中国一个根深蒂固的制度存在着。不断的有改革户籍的政策出台,这些改革究竟能带来什么?为什么户籍制度一直在众多的取消声中一直存在着?  idItem等于658idArticle等于416pID等于1! target等于blank> »»全文阅读»>

  


  【取消派】:

  中国户籍是万恶之源,早就该死

  户籍制度是我国的万恶之源,它让国人不能享受公正平等的待遇,让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和迁徙,让不同人之间充满仇恨,让大多数人没有上升的机会,让“城里人”无知地轻视“乡下人”,让乡下人永远摆脱不了“贱民”的自卑情结。 »»全文阅读»>

  本地外地族群冲突的根源在于户籍制度

  事情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冲突的双方是哪里人,而是数十年来,严密的户籍制度以及依附在其上面的各项不同福利待遇。它给外地人加上政治标签,使他们无法享受公平的社会保障、就业机会、创业机会等,由此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长期以来,户籍制度的存在,一方面使部分富裕地区的“本地人”长期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自认高人一等;另一方面则使部分“外地人”长期产生受挫的感觉,自认权益得不到保障… »»全文阅读»>

  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为什么没有天下大乱?

  可以肯定,如果有哪个威权总统敢发一个命令剥夺了美国人的迁徙自由,把类似中国的户籍制度强塞给他们,美国人一定会弹劾他的,如果弹劾不成,一定会再打一次独立战争或解放战争。问题是,美国没有户籍制度,美国人没有户口,也没有派出所村委会居委会这样的管理机构,他们这样搬来搬去的,那社会不乱套了吗?政府怎么管理呀? »»全文阅读»>

  关于户籍

  户籍制度,是刻意将大部分人的劳动成果分配给少部分人享受的鸿沟,过去数十年,全国广大农民及生活在农村的各阶层人士,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础建设,铁路桥梁,以及农村长期各种税费等都集中到城市建设,如今城市快速发展了,农村依然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治安等都差,导致大量文化知识提高的农民认识到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 »»全文阅读»>

  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应坚持一万年不动摇

  如果改革了现行户籍制度,必将打乱现有“社会分层”。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将户口区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即将社会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我国早已消灭了阶级以及阶级带来的不平等,全靠现有的“社会分层”来界定高低贵贱,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改革,还咋区分国民的三六九等呢? »»全文阅读»>

  



  【维持派】:

  从春运说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应该更严格

  中国自古就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说法,代表了普通大众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但如果所有的水都盲目往低处流,哪就是水灾,我们需要建大坝去防御,如果所有的人都盲目往高处走,哪就是人灾,我们就需要一套户籍制度去防御…… »»全文阅读»>

  户籍制度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合理的制度,不但不应该取消,还应该加强

  其实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自由,但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的权力。一些农民在叫喊迁徙自由的时候只想到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从来不考虑自己得到的有利因素,也根本不考虑别人的自由和权力,我想这就是大多数农民自私狭隘的本性吧 ? »»全文阅读»>

  中国绝对不能开禁户籍制度

  中国现在根本就没开禁户籍制度的任何条件,真的开禁的话,看吧,北京,上海,广州将全部成为人口尽亿的全球罕见的超大型贫民窟,社会混乱,治安继续恶化,资源更加紧张,最终导致这类中心城市彻底崩溃。 »»全文阅读»>

  希望户籍取消的人进来看看:户籍能取消不?

  很多人叫喊着取消户籍,而且不少还是知识分子。真是悲哀。充分说明中国人素质普遍低下,对现代政治经济毫无所知。本人不才,来说一下10岁小孩都能理解的户籍基本常识。 »»全文阅读»>

  相关访谈:当今中国应不应该废除户籍制度?

  如果从秦朝算起,我国的户籍制度已行使两千余年了,在漫长的历史里,它渐渐渗染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时代在发展,这种阻碍交流和社会进步的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每次都能引发无数争议。聚焦本期灰点访谈,让我们携手嘉宾,分享自己的高见吧! »»全文阅读»>

  


  面面观:各国户籍管理高招

  有人说,其它国家都没有“户口”,唯独中国有“户口”,“户口”限制了公民的迁移和移居自由。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不光中国有此项制度,国外也同样有此项制度。外国的“户籍”管理多叫“民事登记”或“生命登记”、“人事登记”,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上与我国的“户籍”管理相似,“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有些国家是靠市场加法制的手段,如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来调节公民迁移和移居方向,比我国单一的“行政审批”手段要有效,甚至更合理。

  在内容上,国外的“民事登记”登记内容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记、死亡登记、婚姻登记。所登记的内容与我国的“户口”登记几乎相同。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像法国、荷兰、罗马尼亚、前苏联、日本、印度、秘鲁、阿根廷等国家的出生登记,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登记内容比我们的“户口”登记还详细得多。因为“民事登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其它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关系重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民事登记”。与我国不同的是它的管理机关多为内政部门、司法部门或统计部门。并且,他们国家对公民的迁移和移居多采取的是市场加法治的管理手段,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亚洲以“泰国”为例。泰国专门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分外侨、国内公民两部分。其“户籍注册”(相当于我国的“户口登记”)相当严格,条例规定必须“注册”公民的三部分内容,有收入状况、纳税情况、简历(包括犯罪记录)。简历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国家有严格的法律保密制度,有关部门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并且“户籍注册”还必须让其本人按“手印”,十分严格。这些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与我国“户籍”管理不同是对居民迁移和移居情况的规定。

  泰国实行的是事后迁移政策条例规定,对符合居住条件及居住已生条件的居住期超过6个月的居民,其居住地有关部门可为其办理“户籍登记”,承认其居住地户籍。而我国实行的是事前迁移政策,居民必须凭迁移地的有关部门核发的准迁证予以迁移。泰国的“户籍”管理采用的市场经济原则和法律效力,它的作用是让不能在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经济收入、住房等)的公民按市场法则去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城市居住。这种方法往往较行政手段更有效。

  南美阿根廷实行的是“三项大登记”制度,指出生、婚姻、死亡登记,与我国户口登记几乎相似。国家设有“人口登记局”,实施身份证制度,实施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

  欧洲人口管理尤以丹麦和瑞典最为有名。丹麦人口登记制度先进也比较严格,是最早实行“人号”管理的国家。登记内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婚姻状况、纳税情况、监护人等。瑞典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是由“教会”管“户口”,人口登记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他们实行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

  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犯罪记录,管理起来很有效。他们国家表面看起来很松,其实管理很严,这与人口登记管理特别是“人号”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非洲如摩洛哥王国也实行“户籍法”,公民依法进行出生申报、死亡注销登记。

  美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十分注重人口登记管理,但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因为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通不过,美国法律认为这样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平时美国公民持有护照或社会保障号,进行旅游和工作。在美国公民享有迁移和移居的自由,但公民迁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积,有稳定的收入能呆在该地;否则,有关部门将出面予以法律制裁,用这种方法维护一个城市的和谐和发展。

  在加拿大则是由于城乡一体化,差距不大,故不会出现像我国大量的农民爱进城的现象。

  目前,世界上共有70多个国家都实行的是“事后迁移”制度,这些国家公民迁移不受人为因素的限制。

  专家介绍说,对于一些国家的公民享有自由迁移和移居的权利,是因为他们国家地区、城乡差距不大,社会收入富裕程度均衡所致。而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差距太大(特别是内陆与沿海)等多种因素,“事后迁移”不会在短期内就能实现。但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人们的迁移、移居自由将会由更市场化的城市管理制度所代替,人为的、行政的“审报”功能将逐渐消失。但“户口”登记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社会管理制度仍会与世界各国一样仍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 (文杨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