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榜样力量照亮初心使命
文章目录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凡人英雄们,在这里接受党和国家隆重表彰。在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奋斗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成就了无数人的幸福,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
向榜样看齐,向初心聚焦。年逾九旬的夏森14岁开始投身革命,1982年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绝壁开路、带头“挖穷根”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的“天路”,支撑他的是“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以榜样为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之火添柴加火,党员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态度。
向榜样看齐,向使命聚焦。生前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的姜仕坤,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用短暂的一生激荡入党誓言。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白晶莹,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十里八乡亲切地称呼她“白老师”。榜样身上的闪光点,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将榜样的为民情怀化作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学习他们大公无私、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绽放人生光彩。
向榜样看齐,向硬本领聚焦。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年过七旬,率队深入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40年如一日扎根老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
此外,还有同样在脱贫攻坚战场奉献了青春热血,但却无法亲临现场见证这一时刻的4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生前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生前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的姜仕坤以及生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事迹照亮我们广大共产党员和青年干部的初心,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