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区】刘道彩:“最年轻市长”抄袭案将以沉默告终?【转载】
文章目录
近日,学术打假专家方舟子在博文中对“最年轻市长”论文事件进行了认定。他认为周森锋的论文《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部分为第三、第四部分,而这两部分恰好基本上照抄王(王宇)文”。“因此可以说,周市长的这篇论文基本剽窃自王文。”
从5月23日,一网友发帖举报周森锋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到媒体(《新闻晨报》)版附有原文和疑似被抄袭文章截图的质疑面世,再到打假专家方舟子的博文认定。到目前为止,对于周市长的论文抄袭质疑,已经出现了三次“浪潮”。可是,当事人周森锋对事件一直三缄其口,襄樊市组织部门也以非人事问题为由自行回避,作为周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校(清华大学),虽然在事发后都表示,对此事“非常重视”,并“正在认真核查”。但是,十几天过去了,核查结果并没人见到。
其实,人们之所以关注市长论文造假事件,并非是出于嫉妒或恶意。相反,很多人对平民出身的周森锋还是充满了期待。只是,作为一个年轻且前途无量的父母官,公众有必要对其身世、经历以至品行等有所了解。如果他在某些方面出现了瑕疵,公众也有义务指出来让其改正。这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部分,也对官员的成长不无助益。
而且,作为一个书生出身的官员,周森锋应该知道学品即人品的训诫。如果由于浮躁学术环境的熏陶或者是出于功利化目的,真的抄袭了论文,就不该捂着掖着。如果作为一名父母官,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谈什么责任?更何况,如果对公众质疑保持沉默,很可能被解读为官僚习气和傲慢,造成干群关系疏离与误解。
而作为政府组织部门,如果真的出于保护周森锋目的,也当主动与学校方联系,及时查明真相,公之于众,并进行相应的危机公关。应该看到,整个事件从一开始,公众舆论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们一直穷追不舍的,实际上是官员的遴选透明度和官员的诚信等问题。而到现在,公众的不满则更集中于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回避态度。
而被事件牵累的清华大学,出于对学术尊严和学校声誉考虑,及时核查问题,并作出相应处理也当是分内之事。如果周森锋是一介平民,查处起来要简单得多,只是周现在是一方要员,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更何况,现在高学历官员的学术造假并不稀罕,假使周果真被查处,其他官位更高的造假者当如何应对?
所以,周森锋抄袭事件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清华大学放弃追究,周森锋和政府部门继续沉默。一直等到媒体不再关注了,抄袭门自动关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道彩
详情请看:http :focus。cnhubei。comlocal200907t733804。shtml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