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因交通堵塞,进出都要绕路,于是便发动全家开山凿石。河曲智叟知道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就凭你,如何能移山呢?”北山愚公回应说:“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这一则寓言故事深刻的阐释了,只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世上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和反复性,恰如愚公门前的大山,只有以“愚公移山”的韧劲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咬住“常”“长”不放松,做到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不断把螺丝拧得更紧、把工作做得更实,才能从根本上搬动作风问题这座“大山”。
  基层镇村一级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各项惠民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可以说“作风如茶风,醇厚百姓心”,基层干部的作风直接关乎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更要将基层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强化党内组织生活,结合“以案四说”集体廉政谈话提醒等形式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及时发现并制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作风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要切实克服厌战情绪,持续努力不回头,持久用劲不松懈,坚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念好恒字经,打好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