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村之最
  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姓氏最多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最偏远的自然村——沙田村、龙善塘村
  居民点最分散的村民小组——六村四组
  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大石鼓温氏宗祠
  海拔最高的山峰——黄牛岭
  年代最久的庙宇——灯檠冼太庙
  最长的桥梁——灯檠桥
  最受敬仰的人——六村莫三,出圣登仙,咸称境主;峨公埇钟亚北,为革命而流血牺牲。
  最长寿的人——苏日德已故祖母,岁越期颐,亲睹五代同堂,六村人瑞。
  兄弟最多的家族——古有平山坡林圣忠兄弟十人,今有大石鼓温明生兄弟七人

  教育发展
  解放之初,在党和政府的倡议和关护下,六村境内的六村、灯檠、禾堂地等村庄开办了初级小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招收当地适龄儿童,学生人数较少,办学规模小,中高年级则转读邻近的勒竹围就读。六十年代,六村初小由旁边的油行迁到六村旧城附近办学。三个分教点有效完成了扫瞎工作。
  文革时期,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上高中不出公社、上初中不出大队”的号召,学校于1969年春季至1980年附设有初中班,期间称为六村学校。学校开荒种植甘蔗。1969年,初中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后来,初中班撤并于壶垌中学,割掉了小学兼办初中的尾巴。1968年,六村学校取消校长制,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对学校进行管理,直至1978年后才恢复校长制,并逐渐实行校长负责制。1970年后,高华农中曾一度迁入南地坡生产队办学,吸引周边村庄适龄学生入读,提高了六村的社会知名度。
  1980年,为了抓好学前教育,六村小学开始招收学前班,对象为各生产队6周岁幼儿,班额40人,学习期限一年。八十年代初,六村大队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小学部整体迁入灯檠,与灯檠初小合并。1982年,学校由五年制恢复为六年制。1988年,化州县农村学校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各村委会辖内的小学由村委会管理。1991年,六村小学开展改危而决定搬迁,选址白坟坡,广大村民参与建设新教学楼,翌年,竣工使用。新校区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不断完善校园建设。同时,六村小学领导班子与六村管理区干群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原六村初小遗址和白坟坡地块置换利用,六村小学让出六村初小遗址,产权转归六村自然村,白坟坡地块归属六村小学。 目前,六村初小遗址由村集体所有分到村民个人,自主利用。原灯檠校区改设学前班至二年级,以解决当地村庄孩子上学难等问题。前几年根据上级的要求撤并了灯檠和禾堂地两个分教点。
  六村小学狠抓“三风”建设,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办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树立了“文明、团结、勤奋、创新”的校园精神。2002年8月,那务镇教办任命徐朝东为六村小学校长,与教导主任赖章汉搭班子。新班子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申办学宗旨,实行从严治校,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刹住歪风邪气,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元月,乘着教育创强的东风,六村村委会和六村小学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捐款,掀起捐资助学浪潮。
  六村小学现有学生一百多人,7个教学班,10名教师,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90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六村村委会的小学适龄儿童均按法定时间全部入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以上,年辍学率控制为0,毕业率达100。办学五十多年来,六村小学忠诚党的教育,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2004年夏天,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热心教育人士在六村投资创办幼儿园,位于六村村委会办公楼处,属于民办性质,招收各自然村3至6周岁儿童,调整了村庄教育结构,满足了家长让子女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需求,后与上埌幼儿园合并。
   
  附:(一)1992年迁校以来六村小学历任校长名录
  序号姓名籍贯任职时间
  1黄宗文【1】那务大旺垌1992 2002年
  2徐朝东播扬平太2002 2004年
  3黄卫锋那务上埌2004 2007年
  4封琪芳那务上埌2007 2009年
  5陈理华那务壶垌2009 2013年
  6刘建道那务泉埇2013年至今
  注:1、迁校前,黄宗文已担任六村小学校长,在灯檠主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原任壶垌小学教导主任,在六村工作生活十余年,现已退休。
  2、数据截至2016年3月。
   
   (二)1992年迁校以来六村小学历任教导处主任名录
  序号姓名籍贯任职时间
  1赖章汉那务六村1992 2011年
  2钟林杞那务上埌2011年至今
  注:数据截至2016年3月。
   
  (三)治校方略:浅谈农村小学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
  陈理华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我校所在地的14个自然村全分布在山岭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我校在今年开学时,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中发现,220名学生中,双亲外出务工学生有131人,单亲外出务工学生有22人。留守学生已达到59。1 。在双亲外出的学生中,117个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9个学生由亲戚代管,5个学生无人照管。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
    一、心理健康问题。隔代监护人中,多数是年老体弱者,与孩子之间很难沟通,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封闭和逆反的心理;同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上网、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特别是无人照管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
    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 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考试几分十几分的在班中占大多数,有的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
    三、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偏差。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对于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有的隔代监护人对孩子进行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采用暴力,有的对孩子百般袒护,认为孩子还小,可以原谅;有的孩子在学校受到别的孩子欺负,他们不但不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反而鼓动孩子实行报复,导致事态扩大。
    四、安全问题突出。农村地域广阔,有山坡、水田、河流、池塘、水库,加上好玩特性、独立处事能力还低下,他们的行为活动常常会发生意外。比如,在山林里放火烧黄蜂,酿成火灾;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造成车祸;偷摘农户喷洒了农药的水果来吃,发生中毒事件;几个小伙结伴去游泳,造成溺水等。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学校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其中,职责分工可为校长——负责全盘工作的协调,德育处——具体布置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成立爱心小组,并对留守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本班留守孩子的档案,作好详细记录。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
    3、学校定期对留守孩子开展专题教育。为了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体验父母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不良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4、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5、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二、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应主动与当地社区、村组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了政府、村社、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应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原文载《茂名日报》2011年11月8日第11版,作者时任化州市那务镇六村小学校长)
   
  社会团体
  六村计生协会  在化州市计生局、化州市计生协会和那务镇计生办、那务镇计生协会的指导下,协助政府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确保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六村育龄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政府动员六村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组织。
  六村青年协会  成立于2014年1月,外出乡贤李善海为创会会长,林名超、林甫任副会长,以竭诚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宗旨,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引导青年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六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村团支部   成立于1961年,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反映青年的要求,维护青年的正当权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为青年提供具体有效的服务,带领六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用,为推进六村经济民生发展贡献力量。
   
  武装力量
  团练  咸丰初年,为镇压日益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官府大力倡办团练,州北各都大多建立团练局,协助官军镇压义军,属于半脱产的地主武装。进二都团练局编有15连,每连150人,共有2000多人。六村有部分村民曾作为练勇,平时留在家耕作,没有经常性的“齐团”训练,遇有战事就参与官军行动。平山坡村开基祖林永桢曾被推举为进二都团练局练总,并抽取族产祖尝用作团练粮饷,其次子林可达在同治元年(1862)正月的壶垌保卫战中丧生,年仅二十八岁。同治三年(1864年)后,义军相继失败,战事停息,局势趋于稳定,团练组织解散,练勇返乡专注农事。
  保兵  解放前,六村曾实行保甲制,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由此强化管理,保办公处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农民当保兵,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负责推行统治,维护村庄治安稳定。
  民兵  1958年9月,全县推行人民公社化,上塱管理区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军事编制,在管理区、各自然村和生产队相应设立营、连、排等民兵组织,由青壮年农民组成,不脱离生产,负责保卫村庄,维护乡村秩序安宁,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带头完成各项政治任务。文革期间,各级民兵组织在维护村庄治安、保卫集体财产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81年3月,全县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制度,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分别编入一类预备役、二类预备役。90年代后,农民纷纷外出谋发展,村内各级民兵组织名存实亡。
  护村队  2014年1月,六村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产生后,组建了护村队,作为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开展村庄范围内的治安巡逻,加强治安防控,调解村民纠纷,查禁村内丑恶现象,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全村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稳定全村治安秩序。
   
  群众性体育活动
  2014年1月,六村村委会举办首届村运会,高田村李善海赞助活动经费。
  2015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二届村运会,南地坡村外嫁姑子林翠虹赠送球服。
  2016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三届村运会。
   
  注 :2016年8月,广东省体育局向六村捐赠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引领全民健身。
   
   六村城堡
  原六村城堡位于六村天官庙前方右侧、村民林业住宅背面,附近有339乡道通往圩镇。城堡建于清末,为抵御匪寇入侵、维护集体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乡民用河沙、黄泥、石灰搅拌筑成,工程浩大,历时整年。城堡修筑之时,周边的大石鼓、木坑垌等村民亦捐钱赞助。城堡占地一亩多,城墙高约7米,今遗有城脚,长宽可测量,坐北朝南,望六马岭。城堡四角加建了炮楼,每个炮楼之间有坚固的城墙相连接,炮楼靠边处有大小不一的炮眼、枪眼。城堡内隔有房间,结有灶台,挖有粪坑,建有猪圈牛栏。城门厚实,易守难攻。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布局,宏伟壮观,固若金汤,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功能。
  民国前叶,地方战乱频繁,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命财产缺乏保障。稍有风吹草动,一传十,十传百,每家每户迅速带上财物躲进城堡,等到土匪撤退后才返家。乡绅从各村场征集壮丁,组织队伍,参与守城、巡哨。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地方匪患渐平,六村城堡失去其防御作用。1958年,六村按照上级指示大炼钢铁。当时社员在城堡的东南、西南两边建高炉,献筹废钢废铜废铁,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日夜奋战,风雨兼程,重抓钢铁生产。引陵建成后,城墙相继被拆除,扛去加固河堤,到六十年代初,城堡彻底被拆毁,沦为废墟,杂草丛生。
  六村城堡产权归六村自然村和平山坡村,属集体用地。六村自然村拥有城堡的大部分产权,平山坡村拥有城堡小部分产权,依据当年两村村民所占据的区域进行划分。虽然城堡被拆后,六村第四生产队社员林国华、林名达在此犁地种竹,并延至如今,但权属是清晰的。
  城堡当时的存在,对于保护附近村民安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六村人民的生命守护神,影响力甚广。
   
  半边天
    六村妇女历来相夫教子、勤劳为家,在工作上也展现了女性强势的一面,巾帼不让须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妇女还担任生产队长,带头搞生产;有些还入党入团,当了大队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家庭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则留在家看守,养老育儿,任劳任怨。因此,六村妇女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六村半边天”。

  匪患
  清末民初,化州治安混乱,土匪猖獗,六村饱受侵扰。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村地主林可杰家中遭受土匪抢掠,他的母亲被土匪劫走,后来经过谈判才把人赎回。民初,平山坡村民在坡咀设置护栏,逐渐把全村围起来,开设有九个门,方便村民日常进出。当时,六村和平山坡联合修筑了城堡,躲藏避难。在一次土匪攻打城堡的战斗中,双方激烈交火,六村一妇女不幸被子弹打落的砖头碎片击中眼睛,造成眼瞎,落得终身残疾。新屋村林振某被土匪掳走,同村的林振贞妻子陈氏及其儿子林圣厚同时被掳走,三人再也回不来。民国二年(1913年),南地坡村林逢贤的妻子陈氏被土匪掳走,下落不明。匪患持续了几十年,人民苦不堪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化州匪患尚未平息,六村林名文的家人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到城堡避难,当时他在里面出生。

  刑事案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高州人莫明华携女友前往海南务工,路经现子垌村时,在李某鱼塘边歇息。后来,两人因发生矛盾而莫明华遂将对方扼死,抛死鱼塘。案件震惊社会,湛江地区公安局组织警力前来调查,以案发现场所遗留的烟头为线索,逐一排查。翌日,发动高华农中师生参与搜捕。第三天,在东埇长草村凶手的家中将其抓获,押赴化州县城审讯,并伏法。
   
  阶级斗争
  解放后,应上级要求,六村不断地开展各种政治运动,划分阶级成分,斗争地富反坏右。在当时,凡是被定性为“五类”分子的人都成为村民专政的对象,要被打倒批臭,其子女也失去了上学读书、参军入伍、入党提干等权利,并难以正常婚配,饱受歧视和打压。高田村被定性为“地主”的李修禧屡屡被批斗,大小批斗会几十场。地主富农的房屋田地等财产归政府公有,分配给中、贫农,或另作他用,如地主林容之的住宅没收后被改建为乡政府办事处。在极左路线的主导下,六村部分“五类”分子曾被挂黑牌、游村示众,遭受批斗,有个别人员被剥夺了生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六村大队已经改造好的“五类”分子一律摘帽,获得社员成份,并改变了子女的家庭出身,至1982年,全大队所有的“五类” 分子全部摘帽,获得公民权。
   
  谚语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日冇吃青,行路冇正经。
  冇见过马行路,都见过马脚迹。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歇后语
  走过地堂 冇识打功夫
  大众借猪 有借矛还
  落水天担禾 越担越重
  搬戏佬出场 眼又蒙耳又聋
   
  称谓(部分)
  爸爸 阿爸,妈妈 阿妈,爷爷 阿公,奶奶 阿婆,曾祖父 公祖,曾祖母 婆祖,高祖父 公太,高祖母 婆太,姑妈 阿姑,儿子 仔,女儿 方女,伯父 阿爹,伯母 阿奶,幺叔 晚叔,幺婶 晚婶,大哥 大佬,小弟 细佬,媒人公—咪公,媒人婆—咪婆,夫妻 公婆,妇女 芳乸,男青年 后生仔,女青年 芳娘妹,孕妇 大肚婆,老公—佬公,老婆—劳婆,老太公 阿公,老太婆 阿婆,老人 老大人,婴儿 阿哈,女婿 阿郎,新娘 新人,媳妇 新妇,情夫 契家佬,情妇 契家婆,小老婆 阿姐,神仙 老爷,祖先 阿祖,男祖宗 祖公,女祖宗 祖婆,土地公 土主,官员 当官佬,医生 A生,司机 丝机,师父 丝父,坏人 坏佬,贼人 贼佬,道士 道公,老板娘 老板奶,男生意中介 九八佬,女生意中介 九八婆,傻子 憨仔,风水先生 风水佬,妓女 鸡婆,流氓 游仔或烂仔,水果 崛子,玉米 包栗,香蕉 蕉子,菠萝 菠萝麻,南瓜 金瓜,菠萝蜜 菠萝,甘蔗 蔗,老虎 大猫,青蛙 田鸡,猴子 马骝,小狗 狗儿,公狗—狗古,公鸡—鸡公,猫头鹰 鬼沟,乌鸦 牛屎谢,壁虎 偷链蛇,方便面 鸡汁面,河粉 粉皮,水角 炸角,砍柴 搵柴,花生 番豆,番薯 花薯,西红柿 番茄,茄瓜 矮瓜,花生油 火油,煤油 火水,厕所 粪坑,生产 生省,节约 坑盏,娘家 外家,坐车 搭车,逛街 趁圩,下雨 落水,做戏 搬戏,江河 艰,山 岭头,墙壁 墙根,上学 书房,学习 学杂,干活 做工,赚钱 做钱,勤奋 勤力,酒 烧酒,生日 好月头,满月 出月,入火 进住,厨房 火炉,广场 地堂,派利是 穿衫带,理发 飞头,看医生 睇A生,照相 影相,背带 啤带,坐牢 蹲监,吃早饭 吃朝,吃午饭 吃晏,吃晚饭 吃晚,洗澡 冲凉,红包 封包,太阳 月头,电视剧 电视极,猪血 猪红,猪肝 猪湿,杀鸡 劏鸡,捕鱼—作鱼,收废品 收残货,家里—屋尚,大厅 屋厅,房间 屋房,回家—回屋,竹竿 竹篙,挖掘机 勾机,衣服 衫裤,喝茶 饮茶,经济 经仔,种田 耕田,洗衣服 碱粉,年老 老大或老水,厉害 呖,扫墓 拜山,摆酒 做烧酒,购物 买嘢,生病 抵力,土地 地步,宅基地 屋地,感冒 减冒,抽烟 烧烟,撒谎 车大炮,吵架 争跤,打架 打跤,驼背 腰沟,去世 走嗲或冇在嗲,开水 滚水,小孩 细侬,害怕 狂,凶 恶,头 头骨,头发 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