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精准监督,提升监督实效
文章目录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第一职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做到高质量监督。高质量监督,始终聚焦政治监督,充分发挥“派驻”优势。纪检监察的本质属性就是政治监督,这一属性应当始终贯穿纪检监察全过程当中。如果把纪检监察单纯的理解为看看业务,聊聊工作,那就很容易陷入监察怪圈,抓不到重点,看不清核心。只有始终聚焦政治监督,才不会被各种业务、各种人事所带偏。
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过程中,一是要看是否一心一意跟党走,具体表现在思想上、行动上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坚决执行重点工作等,还是光会喊口号、空表态、装腔造势不出力。二是要看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凡事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国家公职人员代表政府形象,是国家、政府公信力的表现,如果整天目中无人、仗势欺人,做豪横无礼的“官老爷”,亦或者钻头觅缝的搞钱搞事,做啃食群众利益的“蛀虫”,不仅损害了自身和政府的名誉,还严重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
综合运用三种谈话,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目的,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综合运用三种谈话。一要做好提醒谈话。谈话既是及时扼杀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更是“敲边鼓”,打好“预防针”。所以,在提醒谈话前,要做好资料、证据搜集,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时,注意谈话方式措辞,规范严谨又不失人情味,最后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不能支支吾吾,左顾而言他。二要做好组织约谈。通过面对面汇报交流的方式,做到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确保及时纠错,即查即改。三要做好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和提醒谈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针对经过组织考察、民主测评、民主生活会或年度考核,虽够不上法纪处分,但存在全局观念不强,组织观念淡薄,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不扎实,不能廉洁自律,以权谋私导等问题的“带病人员”,通过采用“话疗”的方式,深刻剖析,实行诫勉,使其自觉接受帮助教育,实现自我蜕变。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