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零后无奈的人生
文章目录
一个迷茫的八零后
1986年冬天,我出生在湖北西部秭归县的大山深处。国家级贫困县,我的出生地位于该县最偏远的乡镇,离县城100公里的小山村。交通十分不便,从我家出门早上4点钟打着手电筒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到村里,乘坐村村通面包车1个小时到长江渡口,再乘坐过江轮渡到达乡集镇上转中巴车3个小时直到中午才能到县城。下午没有车回去,一般出去办事必须次日才能回家,所以当地很多年纪大点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县城。
秭归县城还是小有名气的,举世文明的三峡大坝离县城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出生地在秭归县,每年的端午节县城是最热闹的。很多人对秭归脐橙并不陌生,味甜水分充足也算是秭归县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家海拔八百多米,与橙子无缘。祖祖辈辈脚踏实地守着一亩三分地为生。
我父亲今年70周岁,母亲67周岁,我34岁,儿子9岁。我6岁时在村里上的小学。每天早上起床自己炒个鸡蛋饭吃过之后,就背着书包步行一个多小时的上坡山路到学校。天晴还好,下雨下雪时衣服鞋子早已湿透,到了学校手脚早已冻得通红。坐在座位上小脚用力不停地跺在地上,这样才能减少脚底的疼痛。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我也还算争气,在学校安分守纪特别听话,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父母邻居也经常夸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在那个年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每天清晨五点多就下地劳作,晚上天黑才回家。每天除了吃饭的时间之外都没闲着,用他们的话说农民就是这样永远做不完的农活。那些年我们又苦又累但我们是幸福的,至少精神上是富裕的。80年代末农村土地承包制,告别吃大锅饭的集体生活只要勤劳肯干就不会再饿肚子。父亲经常告诫我要努力学习多读点书,长大考个好学校才能分配个好的工作,到时候才有出息。和班上同学的父亲不一样,我的父亲年纪比较大。还有就是我父亲上过学念过高小,毛笔字和算盘比我要强百倍,如今70岁的他随手写出来的字迹依然飘逸潇洒。
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是种幸福,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93年秋天,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压弯了父亲的腰,那个血气方钢的七尺男儿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无助。我16岁的姐姐得了精神病,她刚出去打工半年时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从隔壁县城回到村里,从此父母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在给姐姐治病。那时候没有医疗保险,勉强吃饱肚子的我们从此负债累累。妈妈一直在医院全职陪护我姐,父亲除了家里的农活还得四处借钱。父亲每天晚上打着手电筒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去医院看望我姐送医药费。一向硬气的父亲低下了头,周围亲戚邻居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借遍了,到后来只能卖掉家里本来就不够吃的腊肉和一点杂粮。父亲和母亲商量着“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严,我们也就这么两个孩子,想尽一切办法也得治好女儿的病!”那时才七岁的我不但不调皮,反而是躲在被子里哭。然而,好人有好报老天会感动的情节只出现在电视剧里。姐姐的病丝毫没有好转,一病就是几十年,拖跨了整个家庭。住了两年院之后,把姐姐接回家里休养,隔三差五请医生来检查开药。
日夜操劳加上心理压力,母亲的身体最先被拖跨的。她也变得多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直到那次地方组织的统一体检,母亲被诊断为肺结核晚期。虽然知道了结果但也只能装作一切无所谓,因为根本凑不到钱去治疗。从那之后,有很多次我在教室里上着课老师说让我出去说有人找我。是村里医生让我回家稍个信给父亲,欠的药费真的不能再拖了。有时候上着课,也会被老师赶回家去要学费。班主任告诉我,我欠学校的六十多块学杂费校长会从他的工资里面扣除,让我回去想下办法。不到10岁的我无可奈何,父亲也只得东拼西凑去应付。
2002年秋季开学,是我第一次从老家到秭归县城。为了节省路费,父亲没有亲自送我去而是让我叔叔顺便带我去学校。当然中专的报名费和生活费也是从亲戚家借来的。军训还没有结束,班主任老师就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报错班了。当时学校6个计算机班差不多300名学生中,我的中考成绩排第一比第二名多出八十分。老师劝我上高中然后上大学多读点书。我只能默默的在心里感谢班主任老师的提醒,但我别无选择。我需要的是赶紧上完中专然后出去工作,早点挣钱帮家里还帐。
2004年5月,人生中第一次背井离乡出远门。在学校的推荐下我应聘到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做仓库管理(在学校上了两年中专,出去工作一年后学校才发中专毕业证)。外资企业的福利待遇好,500块钱的底薪已经很高了,算上加班费和各种补贴每个月能拿1300块钱的工资。除了生活费房租和必要的生活支出,剩余的钱我都会节约下来在番禺区南村镇邮政局里寄回家。上了两年班,我终于协助家里还清了欠下的陈年老帐,还买了第一部诺基亚6108的手机。那一刻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20岁那年,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小学初中同学都还在上学,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博士。比我成绩差的同学有的在学手艺有的在父母帮助下开始创业,身边的同事家里也是催着回去相亲或者回家发展。出门打工的第一年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前我给家里写了封信让他们多注意身体我在外面很好。父亲回信字迹依旧漂亮但内容很深沉,说了很多主要思想就是让我安心工作以厂为家争取有个好的发展。他们不知道的是外面没那么好混,没文化没背景没机遇没长相的屌丝一个,想出人投地是何其困难。或许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也只能让我在外面碰碰运气说不定有贵人相助呢。反正回老家不但没有前途可能会饿肚子。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沿线都移民搬迁了。我家海拔高的地方没有移民待遇而是开始退耕还林,大多数田地都必须种树保持水土,国家补助最基本的米钱求生。到后来基本无地可种,年轻力壮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了。家庭条件好点的农户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可以帮孩子在县城买套新房子,不够的钱慢慢还房贷。
当天下班后看着父亲给我的回信我哭了,自己买了瓶二锅头掺着泪水喝下去一大半,对未来的惆怅让我不知所措。有时候常常在想,为什么我孤独无助?为什么我父亲不能像别人父亲一样供自己上大学,帮自己谋前途?但我知道父亲并不是好吃懒做之人,只是输给了时代和命运。父亲20岁的时候,在毛 的领导下在县外修国道和一些军事基础建设,每天挣10公分(当时的集体建设不发工资,劳动力只能挣积分回到村里兑换口粮)。父亲36岁那年我出生以后,他便种地为生照顾一家4口和我爷爷奶奶。再后来的天灾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直到如今古稀之年仍迈着蹒跚的步伐在田间劳作。
2006年5月,带着迷茫我告别了第一份工作,总觉得在工厂上班就是一个机器在浪费青春。而且这份工作与我之前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不相干,我想找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进步。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学历太低找工作四处碰壁,最终找到一份弱电售后相关的工作。新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但一个人无牵无挂也无所谓,收入也比第一份工作稍微好点。
2020年3月,我出差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是有名的春城,风景秀丽气候怡人,24岁这年我有了意外的收获。也许是老天的恩赐,出差几个月期间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小杨。她是云南普洱人在昆明打工,90年的女孩。出差结束回广州的时候,她辞去了工作跟着我一起到广州,之后每次出差我都会带着这个小尾巴。再后来我们顺利结婚了,还生了个儿子。他父母一直是反对我们在一起的,因为太远了,从她家到我家2000公里的路程。她是一个地道的四块五的妞,无车无房无彩礼我们裸婚了。没有举行婚礼甚至连婚纱照都没有,因为我不想拍婚纱照。主要原因是我内心的自卑,但我一直记着我欠她的一切。
2011年8月我儿子出生的那一天,父母特别高兴但却帮不上任何忙。孩子在医院出生的当天是我亲自给他洗澡喂奶粉穿衣服,第一次看着那么小的生命哇哇大哭真不知所措。又是老婆又是儿子,毫无经验的我忙得晕头转向,一周后顺利出院回了老家。一家五口人没有经济收入,计划是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老婆和我妈在家照顾好小孩长大,父亲种地维持生计。没想到的是老天再次和我开了个玩笑。9月的一天小孩突然吃多少奶粉吐出来多少,越来越瘦不停的吃不停的吐。当时就送到秭归县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住了一个月院没有好转医生却一直拖着不愿办理出院。医生的治疗也就是每天给孩子注射力能白蛋白这些营养产品来维持生命。之后转到宜昌市中心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是同样的情况。最后我在网上查了些相关资料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医院能治,于是我果断辞去工作从河南南阳回到宜昌中心医院和老婆一起把孩子转到了武汉市儿童医院。身边好多朋友劝我放弃,说不到两个月的孩子转来转去得花多少钱还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如重新生一个。从经济角度考虑是这样的,但一看到哇哇大哭的孩子和他那黑溜溜的眼睛望着我时,我决定要全力以赴的让他活下来。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当天就开了个病危通知书,当时我的心情难以形容。经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幽门狭窄需要及时做手术,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治疗20天后孩子终于康复回家了。到今天已经在上小学四年级了。
当时老婆是外地户口,孩子刚出生没上户口所以都没办法买当地的农村医疗保险。从小孩子出生到生病住院到完全康复出院,除了民政给了3万元的大病救助外所有费用都是自费。原来贫穷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
2015年孩子三岁半了,开始在离家三十公里外的乡集镇上幼儿园,他奶奶在镇上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每周放假便回老家一趟。父亲依旧在山上田地里忙碌,但岁月无情满头白发的老人身体不再硬朗,开支方面越来越多,种地已经不能维持生活了。我和老婆在宜昌城区租了房子找了份工作踏踏实实上班,供孩子上学和她奶奶的生活费,还得补贴家用。像我们这样没有学历没有人脉的80后,在城市里生存下来真的好难。两个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孩子也一天天长大,感觉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特别是在儿子寒假或者暑假才能陪他玩几天,一转眼他就长那么大个了。
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出差太多而且是偏远地区手机都没有信号。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娘家在2000公里外的老婆,我一点都照顾不到。我很内疚,没能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没能陪孩子经历他的成长,也没有好好陪老婆一起生活。
早在2006年我就想到要边工作边学习来提升自己,但由于经常在外地出差太不稳定再加上精力有限而没有去做。有时候想报个什么学习班成人考试之类的,但在网上一查要不是骗人的要不然就是没有含金量的要不然就是我符合报名条件的,真不知道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但我不能停止工作,生活还要继续……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