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公跟儿媳妇有乱伦关系,俗称“爬灰”。关于“爬灰”一词的来历,百度百科有五个版本:传说版、古籍版、政客版、考古版、民间版,真是蔚为大观。西周时期,《礼记·曲礼上》就有这样一番批判:“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意思就是说禽兽不知道有父子夫妇之伦理道德,所以有父子共有一母鹿的现象。《礼记》本是一本谈论人伦的法典,文中用动物来作比喻公公与儿媳妇的乱伦性质,显然是对当时的已流行的“爬灰”现象的一种严重批评。看来,“爬灰”行为真是源远流长啊!

  公公看上媳妇不但自古有之,而且明抢硬夺的还真不少。春秋时期,卫宣公本打算给儿子卫子急娶齐僖公长女宣姜为媳妇,结果使者回来说儿媳妇倾国倾城,蹿唆宣公据为己有,于是,宣公真的就心旌荡漾按章办事了,生米煮成了熟米,儿子回来还能怎样,鱼死网破?那代价是有点大了。为了储君之位,只能默默认命。不独有偶,史载楚国平王也干过这事,被奸臣唆使抢了太子建的媳妇孟赢,逼迫太子逃亡,结果死后还受鞭尸之辱。要说抢儿媳妇不但没有留下骂名,还被人当成爱情典范写成诗歌、戏曲千古传唱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了。李隆基这爷们抢了儿媳,丢了天下,本来是一件千夫所指的丑事,但是被白居易这哥们一首《长恨歌》洗白了结论,反倒惹得后世人们人同情他俩的所谓爱情来。“爬灰”不但没有遭到唾弃,还得到了后人的同情和颂扬,这是什么节奏?君王本是为天下臣民树立榜样的,没想到那么多君王都好儿媳妇这一口,让天下百姓怎么想?怎么想?!上行下效呗。

  2

  众所周知,我近来的主业是读《红楼梦》,前面作了那么多铺垫,就是为写《红楼梦》里的“爬灰”故事,《红楼梦》里的“爬灰”故事不但颇为经典,而且轰轰烈烈。各位小主,是不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了呢?且容我慢慢道来。

  《红楼梦》里,到底是谁在“爬灰”,是谁在惦记着儿媳妇的“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X”?《红楼梦》里,第一个说出“爬灰”一词的是老奴焦大,且看小说第七回写焦大被捆往马圈时他的一番骂词:“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文中说越发连贾珍都说了出来,说贾珍什么呢?接着文章就写焦大骂“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来,身为族长的贾珍就是《红楼梦》中的“爬灰”大佬,既然他是”爬灰“主角,哪个好白菜被他糟蹋了呢?

  不是别人,正是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看到这里,读者不免张大嘴巴:啊,怎么会是她?啊,怎么就是她?先来看看贾府对秦可卿的评价,文章写到:“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贾母的评价很高啊,说秦可卿长相好、身材好、脾气好,而且为人处世周到,是贾母最满意的重孙媳妇。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跟自己公公有一腿呢?那么,大家又是怎么评价秦可卿的呢?小说第八回又写到:“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由此可以看出秦可卿受欢迎的程度。如果说外人只看到了表象,那么跟她一起生活的婆婆又是怎么评价的呢,尤氏对金寡妇说道:“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自古以来,婆婆与儿媳妇的关系就是天生的一对冤家,二者的关系不是常常剑拔弩张,也是周期性紧张的。偏偏尤氏把儿媳妇说成是完美无缺的人。看来,秦可卿这性情、这为人处世的艺术那真是《红楼梦》里无有第二人。关键是,秦可卿还深受凤姐喜欢,娘俩关系甚好。纵观小说全文,能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青眼的女性真是屈指可数,况且还能得到贾府上下参差不齐的人喜欢,可见,秦可卿真不是一般人物。这么好一棵白菜,怎么说着说着就被猪(贾珍)给拱了呢?不但你不明白,我也无言以对。

  3

  事实上,秦可卿还真的跟贾珍滚了床单,不信?笔者为你找了以下八条理由:

  第一,自从秦可卿生病了,就没看到丈夫贾蓉为她着急、焦虑过,这不符合夫妻关系特点。小说里第一次透露秦可卿生病的消息是婆婆尤氏讲给来串门的金寡妇听的,尤氏很是一副焦心焦肠的样子。金寡妇一走,贾珍进屋跟尤氏谈论秦可卿病情时说:“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些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的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着急。”贾珍到处打听名医,为媳妇延请好的医生张友士,着实为媳妇的事操心。反观作为丈夫的贾蓉,除了带医生和带凤姐进屋,没有一句描写他面对此情此事的内在心情。这真是儿子不急公公急。

  第二,秦可卿去世了,没看到贾蓉的悲伤,反倒是贾珍如丧考妣。刚听到秦可卿去世的消息,凤姐和宝玉急急忙忙来到东府,看见“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文章写公公哭儿媳妇哭成泪人,比死了父母还难过,此时贾蓉在干嘛呢?他在打酱油。当旁人问贾珍如何料理丧事时,贾珍竟说“尽我所有罢了”媳妇丧事要尽其所有,那父母去世如何待之?贾珍上门请王熙凤出面主持丧事时,竟然因悲痛到拄着拐杖的地步(贾珍不过40岁左右的样子),公公对儿媳妇这种极致的深情之态,显然有违礼制和常理。这违礼之处,是不是在暗示我们贾珍与秦可卿二人有不可告人的亲密之处呢?!

  第三,秦可卿的棺材用的是坏事了的义忠亲王当年准备用的樯木木板。小说里写秦可卿不过是秦业在养生堂保养的一个弃婴,可谓身世不明。秦业所任官职不过是营缮郎,家世一般,奈何秦可卿死后所用棺木竟然比坏事了的义忠亲王九千岁的规制还高,岂不蹊跷?明眼人一下看出了问题,贾政反对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得到的回答却是“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选棺木这件事,贾珍公然置礼制而不顾,非给儿媳妇准备王公等级的棺木,还有替儿媳妇死的心,可见,贾珍对秦可卿有多么的深爱,超出了正常的公公对儿媳妇的感情态度。

  第四,当大家在为秦可卿棺材选料商讨的时候,秦可卿的丫鬟突然就触柱身亡了。文中写到:“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神马情况,这是殉葬的节奏呀。就是皇帝死了,再忠心的大臣也没人愿意主动殉葬啊!何况秦可卿只是主子奶奶,年纪轻轻,谁不想好死不如赖活着呢,除非迫不得已。小说是这样描述的:“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之登仙阁”。丫鬟莫名的死了,又以孙女之礼厚葬,连旁边人都看出了此事一定有腹黑内幕,什么内幕?幸好曹雪芹的朋友脂砚斋指出了瑞珠撞破贾珍与秦可卿在天香楼的丑事,从而使得秦可卿悬梁自尽。因此,为避免丑事传播开来,贾珍把丫鬟瑞珠活活逼迫而死(因脂砚斋不忍作者如此对待秦可卿,要求曹雪芹删去天香楼之情节)。

  第五,秦可卿刚去世时,众人来奔丧,婆婆尤氏却正犯胃病躺床上,不是很蹊跷么?如果说尤氏犯胃病只是一时巧合,那么在秦可卿死后操办道场的四十九天里,作为婆婆的尤氏并没有起床来协助贾珍或王熙凤处理丧事方面的事情。她这胃痛不得了,疼了四十九天不起床干活,这不让人疑惑?一般来说,胃疼有两种原因:一是饮食方面不卫生、不规律引起的疼痛,这种情况一般调养几天变好;二是因某事引起的生气、怄气也会导致胃疼。由此可以推断,一定是尤氏知晓了贾珍跟媳妇秦可卿之间的艳情,从而气愤得胃疼。停灵的四十九天里,尤氏没有为丧事帮一只手,必然是她知道了贾珍与秦可卿的隐秘,从而怄气回避。

  第六,秦可卿去世后,除了和尚在大厅念经以外,还在天香楼另设一坛由道士为其“解冤洗业醮”,为何要在天香楼另设一坛为秦可卿超度亡魂呢?书中这样写到“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为何要选在天香楼?超度亡魂为何是“解冤洗业醮”,秦可卿有何冤孽要洗?这些细节岂不大有悬疑。难怪甲辰本《红楼梦》说此段“却是未删之笔”。言外之意就是,你懂的。

  第七,瑞珠触柱而亡,而丫鬟宝珠为何死活要留在铁槛寺内不回东府呢?如果说瑞珠是因为撞破了贾珍与秦可卿之间的偷情而被迫去死的话,那么丫鬟宝珠时被当着义女为秦可卿摔丧驾灵的,可见,贾珍对她也不算差。但是她却在秦可卿出殡后呆在铁槛寺宁做姑子,也执意不肯回家,她对主子贾珍有何担心与畏惧呢?贾珍为何又要派妇女相伴她呢?岂不是对贾珍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迹与行为有所知,有所惧。

  第八,其实,贾蓉与秦可卿夫妇两人年龄极不相称,在贾府这样的家庭,贾蓉岂有娶大十来岁的女人做老婆的道理?!《红楼梦》第八回介绍秦可卿一家时,说秦业年近70,其子秦钟是50岁时生的。以此推算,秦钟也是快20岁的小伙子了。而秦可卿是早年在养生堂抱养的,由此推断,秦可卿此时至少业已30岁了,而此时贾蓉才20岁,也就是说秦可卿大贾蓉10岁左右,两人年龄差距果然大。秦可卿嫁给贾蓉时,可能贾蓉还是个懵懂骚年,在不适合结婚的年龄娶媳妇,只能说明贾珍先看上了秦可卿,但是贾珍自己有正妻,不能再明媒正娶。好歹秦可卿养父秦业是厅级干部,又不能把女儿嫁为人妾。然后,贾珍就只能以为儿子娶媳妇来掩盖自己暗黑的内心嫌疑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说里没有贾蓉对秦可卿的情感态度描写的缘由了吧!可能秦可卿只是他名分上的老婆而已。

  4
  竟然列出这么多理由来证明贾珍与秦可卿有一腿,我们姑且就先信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萦绕,那就是:公公为何老惦记着儿媳妇大腿呢?各位看官,不要急,臣妾这就为你端上来。一般来说,公公“爬灰”,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儿子在性方面比较无能,性格又较懦弱,久不能生下爱孙。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最终忍不住为儿子代劳。民间传说王安石的儿子身体羸弱,在性方面不能满足儿媳妇的需求,于是王安石爬上了媳妇的床。这样的传说虽说有政敌故意贬损一代名相王安石的人格之嫌,但是道出了夫妻间性不和谐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是古代兵役、徭役较多,作儿子的有代替家庭服兵役、徭役的义务。丈夫的常年在外征戍,做媳妇的难道常年在家活守寡?王昌龄的《闺怨》一诗写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看吧,往着一望无际的春色,媳妇思春了,但丈夫不在身边,有需要了怎么办?古代的女人不像现在有出门勾搭其他男人的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三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做了商人的妻子通常都要面临守活寡的局面。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自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位琵琶女声泪俱下的诉说着自己守活寡的暗淡无光的岁月,商人丈夫长年不在家,做妻子的能这样继续守活寡下去吗?说起这生活,真是一把辛酸泪啊!你说要是性欲旺盛的公公,能不惦记着儿媳妇的大腿吗?

  四是儿子年轻去世或者中年丧命,儿媳妇带着孩子不好嫁人。因此,公公就义不容辞的担起了兼职做儿媳妇男人的家庭生活责任,形势所迫,无可奈何。

  五是有一种不伦之恋叫公公喜欢儿媳妇。男人谁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呢?况且儿媳妇离公公那么近的距离,要不是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儿子的存在,恐怕早已炊烟起了。

  还有其他“爬灰”的理由可以挖吗?当然还有很多。但是万千因由,总躲不过欲望二字。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2016年4月6日与武昌南湖陋室。
  2016年7月4日于武昌南湖陋室。

  百万传说,80后,大学教师,笔名摩围山,籍贯重庆,现居武汉。曾在股市日进斗金,被同事戏称百万。经历股灾后,折节读书,以读明清经典小说为主业,偶尔也写笑话逗逼,业余兼顾品牌营销、企业文化。生命有限,只读经典。微信公众号:百万传说或ID :baiwanchu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