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www。sciam。com。cnarticle。php ?articleid等于3295
  2009 02 16 新华网
  
  
    根据蒙牛此前公布的OMP物质的生化指标,和致癌物质IGF 1一模一样,不仅氨基酸数目一样(都是70个),连分子量也一样,都是7649。因此,我恳请蒙牛解释为何不同蛋白质分子量竟然相同。
   近日,有关部门对沸沸扬扬的“蒙牛特仑苏”事件表态,称经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认为OMP对人没有健康危害。此前,正是质检总局曾发文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及IGF 1物质,引发继三聚氰胺危机之后的奶业新一轮恐慌。
  
   国家质检总局主动出击,以OMP及IGF 1物质并非法定食品添加剂而禁止蒙牛添加,值得赞许。食品和药品都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各国都实行严格管理,绝对不允许商家单方面宣称有益健康就可随意添加。但是,报道称特仑苏牛奶安全是众多专家的结论,却未公布其中任何一个专家的情况,他们姓甚名谁?在哪个科研机构供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据《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之所以产生特仑苏牛奶疑含致癌物的说法,是因为蒙牛公司曾于2006年申请了一项专利“一种液态奶”(专利申请号CN200610003551。9),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该专利即向牛奶中添加IGF 1物质,每100克特仑苏奶中添加的IGF 1含量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但这项专利是否用于特仑苏牛奶,在蒙牛未公布全部资料前,还只能存疑。
  
   目前国际医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IGF 1(类胰岛素成长因子)作为一种激素,能增加癌症发病率。蒙牛公司对此并没有异议,但并未解释为何申请该专利,并一再声明OMP不是IGF 1。但据方舟子称,根据蒙牛此前公布的OMP物质的生化指标,和致癌物质IGF 1一模一样,不仅氨基酸数目一样(都是70个),连分子量也一样,都是7649。如果该说属实,那么,须知OMP和IGF 1都属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连分子量也一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两种蛋白质指标如此相同却不是同一物质,这种可能性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也微乎其微。如果蒙牛公司能公布OMP物质的氨基酸序列,那就一目了然了。
  
   2005年以来,蒙牛一直宣传这种OMP物质是独立研发,拥有多项专利,是全球首款OMP造骨乳蛋白牛奶,以此将特仑苏定为高端牛奶,售价比普通牛奶高出许多。如今,在致癌还是虚假宣传的两难选择中,蒙牛终于承认,自己的独家命名的OMP物质,其实是从新西兰TATUA公司进口的,是日本和新西兰的乳品企业首先开发,在欧美等国已使用多年,他们称为MBP(Milk Basic Protein)的物质,其安全性受到了美国FDA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可。根据《广告法》的规定,产品虚假宣传要处以销售额5倍的罚款,不知道这是否能够得到执行。
  
   然而,所谓FDA等认可,也与实际情况有出入(FDA称该产品是否属于“一般认为安全”,该局不做自己的决定)。OMP究竟是否MBP?
  
   因此,我恳请蒙牛公布OMP物质的全部资料,以说明:一,这些专家都是谁,二,为何不同蛋白质竟然分子量竟然相同。
  
   作为企业公民,蒙牛或者参加研讨的专家们此时很有必要以信息公开,来面对公众的质疑。而此举,并非针对蒙牛一家奶企,换言之,整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领域,一旦遇到公众的合理质疑,都有义务站出来,自证清白。
  
    蒙牛特仑苏OMP事件的“台前幕后”
  
    日前,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的专家对添加了OMP的蒙牛特仑苏牛奶进行研讨后认为,这一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有关部门对蒙牛OMP安全性问题的表态,使公众对蒙牛特仑苏牛奶质量问题的质疑有了一个官方的结论。然而特仑苏OMP事件说明了什么,则值得当事者和企业界深刻反思。
  
  “我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好处”
  
   呼和浩特市维多利超市销售员李丽说,从2月12日开始,特仑苏的销量明显下降。
  
   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张献华说,三鹿奶粉事件后,他一直购买特仑苏这样的高端产品。而现在“尽管国家公布了OMP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还是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好处。如果没有,我花高价买它,就是被欺骗了”。
  
   内蒙古大学职工刘涛说:“我弄不明白什么是OMP,这些新名词总是让人一头雾水,最近我可能不会选择特仑苏了。经历了这样一次风波,人们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影响。”
  
   维多利超市牛奶专柜前,消费者王海英仔细对比着牛奶的价格。一箱12包普通牛奶的价格是20多元,而一箱蒙牛特
  
   仑苏牛奶则要卖到50元左右,加OMP的特仑苏卖到将近61元。她说:“既然国家权威部门说特仑苏无害,我还会选择购买它的,但是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清晰地告诉消费者,它到底贵在哪里?让人们明明白白消费。”
  
   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多家超市看到,有的超市已经停止特仑苏进货,许多消费者也采取了观望态度。有的超市仍在销售特仑苏,但将特仑苏摆在了不太显眼的位置。
  
   OMP的是是非非
  
   “特仑苏”一词源自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仑苏的定位是高端市场,它的最大卖点是添加了OMP。它的包装上印有“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委托国家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特仑苏所含蛋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实验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
  
   然而特仑苏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同时,门前是非也一直不少。早在2007年三四月间,自由撰稿人方舟子就曾在博客中称:“特仑苏OMP致癌。”去年11月9日,在三鹿事件尚未平息、乳品市场艰难恢复之际,方舟子在他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认为,蒙牛生产的这种价格为普通牛奶2倍多的高端牛奶制品之所以卖得这么贵,是因为炒作概念,而且有很大的健康风险。
  
   对此,蒙牛集团称,他们也强烈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对特仑苏OMP牛奶进行检测,从而彻底弄清真相。
  
   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了《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2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一份公函叫停OMP。这份公函被匿名发布在了互联网以及一些媒体的邮箱中,特仑苏再次被聚焦。
  
   这种添加剂到底为何物?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
  
   OMP是英文Osteoblast Milk Protein的缩写,中文名称是造骨牛奶蛋白。
  
   据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OMP是蒙牛公司命名的商品名称,由上海统园食品技术有限公司代理从新西兰进口,作为乳品原料使用。OMP是牛奶经脱脂、膜过滤等方法获得的,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产品具备新西兰食品安全署出具的安全证明。
  
   过度宣传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至此,蒙牛特仑苏OMP对人体的“健康威胁”警报已经解除。
  
   与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不同,这次食品危机并非建立在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基础之上,也并非由于各方对OMP是否有害存在争议,而是因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是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物质,一律不得添加。尽管“OMP无害”的结论消除了人们的恐慌。但是这次事件的教训却值得深思。
  
   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说,在国外OMP已经是用得比较普遍的添加剂,他们也是经过国内外的权威机构认真论证了“安全性”才使用的。本想以此打造出一种新产品占领市场,怎奈却被市场看成有害物质,这对于精心培育起来的特仑苏品牌造成了致命打击。
  
   他表示,蒙牛集团将深刻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严格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按程序办事。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办理获得批准的有关手续。
  
   蒙牛集团另一位高管表示,这次事件让他们意识到做食品行业风险大,必须时刻保持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依法办事。
  
   对OMP的广告宣传曾经被市场营销人士视作经典营销案例,如今反倒威胁了蒙牛的“性命”。有专家总结分析认为,所谓的OMP无外乎蒙牛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在食品中擅自添加未被法律允许的物质本就违法,再以此大做广告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事前监管,加大对企业产品的检验。对于五花八门的新产品,不但要观其宣传的功能效果,更应把安全作为商品最基本的条件进行检测。此外,还要加强对产品价值的论证,让消费者能明明白白消费。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认为,企业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无可厚非。但是必须先有事实再有宣传。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炒概念”行为,企业、商家所选择的“卖点”就是通过改变包装来美化产品。
  
   “这种过度宣传是对消费者的愚弄,与诚信原则背道而驰,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名牌企业更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守住道德底线,欺骗消费者的行径终究会被曝光,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土壤。”阿尔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