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贪污腐败,历朝历代也都曾经反腐。历代王朝初期,普遍重视反腐,相对清明。到了中期,反腐开始有名无实,腐败开始迅速扩散。到了王朝末年,就发展到贪腐成风的地步了,纵有杀一儆百,但都无力回天,腐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接一个的王朝崩溃。

  比较历朝历代的反腐力度,首推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反腐。按《大明律》规定,对贪污受贿一律处以重刑酷刑,而且下级官员贪赃,上级主官连坐,祖上贪赃,子孙连坐。所贪财物达到40两银子者,一律处斩,所贪财物达到60两银子者,剥皮实草。同时允许民众将恶吏抓起来,送到京城问罪,各级官府胆敢阻拦者,满门诛杀。明朝初期如此反腐,依然无法摆脱王朝中期腐败的蔓延和王朝末期政权的崩溃。明末的打虎英雄崇祯皇帝朱由检,锐意革新朝政,虽然打掉了大老虎魏忠贤,但也无法阻止整个王朝的腐败与最后的崩溃。

  比较历朝历代的腐败特色,满清肯定是比较有特色的。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满清的腐败:“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其文雅的,他们有洪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有一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文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贿是一种风雅的事,并不龌龊卑鄙,不但伸手拿钱的人可以无愧,就是送钱的人,也觉得几分光荣。”就在这种大清特色的腐败之中,满清政府走向了政权的崩溃。

  今天,中国社会再度面临腐败带来的危害与挑战。贪污腐败的手段已经升级换代,所贪财物也开始通过各种方法转移海外。在官方反腐制度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民间出现了小偷反腐,微博反腐,情妇小三反腐等各种现象。这些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千奇百怪的反腐现象,一下子都出现在当今社会,既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也令人感到莫名的悲哀。

  历史上的中国,没有哪个前朝不是因为官场腐败导致崩溃,没有后朝不是再次陷入腐败导致的困局。历史一直在反复经历腐败的轮回,但历史不能永远回避腐败的根源。


  历史上腐败贪官不胜枚举,在当时的官场都是[公开的秘密]。因为他们背后的靠山,所以谁也奈何不了。以上专制王朝的腐败本质,并没有因为打掉几只大老虎而得到根治。

  历史上这几只大老虎都爬到了弄权天下的位置,也只有当时最高领导人[皇帝虎王]能打掉他们。历史上的这几只大老虎虽然都被打掉了,可[繁殖大老虎]的腐败制度依然世代沿用。所以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打虎王朝的命运也都是一样,从内部的腐败走向最终的瓦解。

   十八大接任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批贪官被查处,引起世界瞩目,举国上下欢呼,也使人们对 新政抱有很大期望。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自始至终一直很警惕自身腐败问题。从西柏坡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历次政治运动中对贪污腐化分子的严肃处理到改革开放后对各级贪腐分子的不断打击,我国腐败现象不仅未能有效遏制,反而一度有愈演愈烈之势,贪污腐败的金额越来越大,官员道德沦丧愈加严重,上下官场几乎被社会讥评为“无官不贪”了。

  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一些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将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据为己有;一些人行贿受贿,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一些人买官卖官,官黑结合,狼狈为奸!为了惩治腐败,党和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搞三讲教育,树学习楷模,惩犯罪分子,抓保先教育等等等等,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手段不可谓不严厉(中国是少数能判处经济罪犯死刑的国家)。但是,总是不见成效,甚至越反越腐。

  韩非子说过:“人的本性是追名逐利的,追名和逐利都是腐败”。有人说,毛泽东反腐败力度大,那时杀了刘青山、张子善换来了干部风清政顺二十余年,殊不知改革开放后杀的成克杰、胡长清远远比刘张二人位高权重,因腐败处置的省部级以上干部比毛时代不知多了多少倍。还有不少人把现在的腐败归咎为改革开放惹来的祸,力主退回到毛泽东时代,却根本不知道毛时代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把城乡上下统得如铁桶一般,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完全失去了自由,整个社会失去了活力与创造力,文革结束时中国国民经济陷入到崩溃边缘。那时候各种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只是物质极度匮乏,官员贪污腐化的程度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已,毛泽东时代的腐败是追名腐败,比如我上小学的同学班干部给他妈妈要了2分钱交给老师,换来老师的夸奖,也是腐败。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腐败现象,中国腐败的根源呢?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年,中国统治者无时不在与腐败现象做着斗争,即使最腐败的统治者也有着严惩腐败官员的记录。最严厉的莫过于朱元璋,除经常派出钦差大臣明察暗访外,还自己多次微服私访,把贪官剥皮制成草囊,以警示贪腐发生。可到晚年,朱元璋仍不免感叹贪官的层出不穷,犹如割韭菜一般。

  那么腐败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自有秦以来,秦始皇创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这个管理体制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尤其49年后,我们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使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更进一步强化。这个体制的根本特点是中央(封建社会是皇帝)高度垄断全国的一切资源,全国统一号令,所有的官员自上而下采取上级任命的办法管理,各级官员必须对上负责。

  由于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在各级极少数官僚手中,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跑官买官卖官现象一直十分突出。虽说在隋朝以后创立了科举制度,在官员初选上相对较为公平,但初选以后官员的选拔任用就完全取决于吏部的考察与各级主要官员的推荐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各级官想得到提拔重用,他就得不断挖空心思,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打通各种关节。各地方想从朝廷或中央政府“大菜篮”里多挖出一些菜来,就要不断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去拼命谋取自身和地方的利益。失去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 这是中国长达几千年腐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