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一篇的写,写10年以后的主流,甚至50年以后的主流,现在不一定懂,以后就懂了

  高人与骗子(高级学问●金字塔第7层)

  这篇文章酝酿了许久,却始终不知如何下笔,大概是牵涉的面比较多,脑子有点乱,论点比较奇葩,见解比较“荒谬”;在当下,估计只有极少数人能看懂,所以害怕得罪读者,干脆就一反常态的先下个定义吧!

  笔者想表达的是:高人与骗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严格来说,二者只差一步之遥。高人向前跨一步便可沦陷为骗子,骗子收敛一些便可装成高人。骗子在定论之前是“高人”,不“高”怎能骗到人?“低人”已然被鄙视,拿什么筹码骗人?听起来很荒谬吧,呵呵,荒谬才有解读的价值。

  为什么会有“骗”这个字呢,“骗”不是抢不是偷,算是一种交易,交易的当时必定心甘情愿,当你意识到本次交易存在欺诈时,才直呼上当了。

  注意了:如果没有人意识到交易的欺诈,就不会给骗子下定论,骗子永远都不是骗子,你永远都不算上当受骗。

  下面以事实为例,先讲高人那种▼
  空盆来蛇的王大师,大家都知道吧,王骗子在翻车之前可是“王道长”,道家高人,神秘莫测,众人所骛。当然,非常高的人也轮不到普通人的膜拜,只有人物与角色才有资格追捧与供奉。

  “人物”具体是哪些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既然是人物,肯定不傻,而且算得上人中龙凤了,你看王大师有多高?如果大师至今未翻车的话,相信大师依旧是大师。

  再看追捧过他的马大师,马的身份想必大家都知道,绝对算的上人物了,称他为导师或高人不为过,这个人从来都以为自己的思想很厉害,无懈可击,可以说自信到了自负的地步,所以才有动力在媒体上大放厥词、肆意吹捧。

  当他吹捧网购以及各种新项目有利无害时,相当于给社会灌输了一种意识形态;高人在辉煌时期,民众会期待高人的“正能量”,社会会等待高人的药性反馈,当药的副作用显见时,必有反思者站出来指责你,一旦闪点到来时,高人便会翻车,一坠而下,爬的越高,摔得越狠,犹如股市崩盘。

  也就是那个阶段,笔者就看到了马高人未来的下场,事态并未歇火,今天才刚刚开始,马的趋势还未到头,因为网购的毒副作用还未完全体现出来,而马的言论已经包揽下了整个责任,谁出头,谁翻车。

  再讲骗子那一类▼
  老年人买保健品,可是被骗的心甘情愿,那阵势与决心,可以说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问题是:老年人有时候并不否认儿女的劝导,但就是不配合儿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知道被骗,我愿意怎么啦”哈哈,老年人又不傻,两种截然相反的认知,你应该反思谁对谁错了;如果无对错之分,你又何必去辨其真伪?

  笔者前几日刷到一则相关小视频,其中有几条对话挺有意思:
  1、“我被骗的心甘情愿,不用你们管”。2、一边示范道:“对呀,什么病都能治,这不,腰腿都不疼了,癌症也能治。”3、怒吼道:“你们这帮人(指拍视频的人)被洗脑了,是你们有问题。”

  老人既然都这么说,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交易很公平,合作很愉快嘛!来解读这几句对话:
  第1条:肯定有治好的病例,因为骗子们很孝顺,个个老人都被称呼为“干爹、干妈”,药虽然不治病,但是心情好了,治了心病,人活着图个啥?

  第2条:很多老年人有退休工资,但缺健康,可以说钱建立在身体的基础上,如果命都保不住,还要钱干嘛?钱花出去也无所谓,只要人活着,钱就不会断源。
  “我辛苦了一辈子,为你们操碎了心,难道还想把我继续与你们捆绑?你们还不放过我?” 可见,人家要的不是钱,要的是新生活。这个阶段的老人已经“开悟”了,“悟”的也晚了些年份,所以才更加珍惜活在当下。做晚辈的、当记者的懂个毛线!

  家人凑在一起总爱讲真话,这个世界有几个人愿意听?连老子、孔子、老释都愿意听甜言蜜语,所以才告诫自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若你真给圣人讲真话、讲难听话,圣人照样不喜欢你。

  好听的语言至少能带来好的情绪,而情绪又决定动机,哈哈,我可以把结论讲死吗:人的本性需要被骗,区别只在“骗量”的大小,幅度的大小。
  如果,你能悟到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控制在“骗与不骗”之间,那你是真的开了慧眼,通了业障。

  高人与骗子都在用“骗术”,只有“骗”才能不劳而获,如果没有“骗”的存在,世界上,所以的交易都不存在利润,连商业都没有;没有投机取巧就没有积极性,也不存在竞争,人类可能之存在杀戮与强盗。哈哈,写到这里,估计您会骂我了,没有关系,慢慢体会吧。

  一切的公平都是相对的,也是一种掩饰,背后是不公,就看幅度的大小,是否在人心允许的范围内。把这些细微的节点放大,就好懂的多,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法不责众”就是量变的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