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山几年前放弃驾轻就熟的IT工作,搞起了智能家庭无土栽立体培种植箱。他的想法来源于家庭农场游戏,那种类似在虚拟空间种植蔬菜养殖小动物的游戏。他想把它们搬到现实中来,造出一种可以不受阳光土壤限制、随时随地都能种植蔬菜花卉的无土家庭种植设备,满足人们体验亲自种菜又能吃到自己栽培的新鲜无公害蔬菜的乐趣。

  他谈得天花乱坠,我们几个死党于是跟着热血澎湃。大家有钱出钱,有功夫就出力。我把工作几年的存款全部做了投资。当时房地产发展还在迅猛阶段,做建筑设计的我除了资薪,到每年年底还能拿到可观的奖金。我出资考虑的不是回报,只是觉得山的这个项目很有意思,非常吸引我。

  休假日,我们几个哥们山不去台球室或篮球场,而是改去他工作室看他不断进行改良的设备,看各种水培育苗的进展。山带着六名技术人员,用了近一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了高科技水培设备。它外观是聚合材质的翠绿色箱体,里面有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LED灯和营养水及净水双循环系统,设计巧妙,看起来玲珑可爱又实用。山在我们的啧啧赞声中,高谈阔论国外对这款产品的关注和购买意愿。随着生产制造的进行,山将办公地点从市里的写字楼搬到偏远工厂,我们去他那儿聚的时间就少了。山与我们的联系逐渐少了起来。直到两年后,山宣布公司倒闭的消息传来,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这些投资人气恼山报喜不报忧的夸口做派,他若在遇到销售瓶颈时,早些告诉我们,或许大家群策群力,还有可能挽回失败局面。

  山退出了我们的视线。直到几年后的一天,他给我电话说有事要谈,我对他虽有意见,还是出来和他见了面。山说他打算做无土栽培农业,不是之前的小型水培设备,而是规模无土农业设施建设,他已筹备酝酿了好久。

  山向我分析讲述了做无土栽培农业的势在必行及他这些年如何在无土研究上没有懈怠,在无土栽培方面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到的实际技能。他的这种坚持有些打动我,更让我动心的是做绿色环保农业这件事。我近几年常想的事,就是如何亲近无污染食物和怎样身体力行地做一些事来控制这糟糕的地球温室化。谈到人生的意义,我想如果能尽力保护环境,应该是生有所值了。我本人是低碳排放的实践者。我喜欢骑车几百公里去旅行,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减少碳排放量。此时,山要做的无土栽培这件事正好和我的信念相合。首先,它节水,高科技无土栽培的耗水量是土培的几分之一,再就是不打农药,这样的蔬果吃着放心。正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件美事。

  我是一根筋的人,认准了的事就会坚持。这两年公司不错的效益加上炒股的收益,我手中又有了百万。我问山大约需要多少资金,他拿出预算表。把我俩的钱放一起,一看,还缺不少。我想起父母坚持要给我买房的闲钱。他们二老一直张罗着要为我购房,被我坚绝否定。一是我现在住公司宿舍有同事们相伴不寂寞,再是公司附近地段的房价太贵,到远处购房上下班交通又让人心烦,所以买房这事一直拖着。我现在想向父母借那笔钱。我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会在一两年之内就能还给他们。何况,山要做的这个无土栽培项目可能会盈利,那时可能会加倍还给父母。

  我和父亲讲了这件事儿,父亲摇头,他说:“山前两年做智能家庭无土栽立体培种植箱,不是搞砸了吗。如今做无土栽培设施农业,是否还会重蹈旧辙。”我坦诚地和父亲说自己心里也是有这个顾虑,但决定再给山鼓劲一次。这次山的方案有现实可行度,他还做了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准备。看到父亲为难的样子,我赶紧说现在的启动资金如果运筹得好,做小规模及不断融资也会够用的。父亲沉思良久,说:“这钱是我们准备好给你买房的,你可以自由决定是早买还是晚买。至于投资,这个项目爸爸没意见,但做事看人,看人的能力意志力,还有运气。你若认为看得准,就依你的想法,爸爸相信你。”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给我宽松的教育和生活,给我独自决断力,同时也让我不得不独自承担自己决定的每一件事的后果。好在我在探索中逐渐成长,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资金投进去后,无土栽培这件事主要由山操作。我偶尔去建设中的大棚菜地看看,每次都看到几十辆工程车,上百名工人在近两百亩的辽阔土地上紧张忙碌地施工建设。每次去转一圈,都弄得一鞋一裤子尘土,脸在风吹日晒下干裂难受。山在现场指挥、为公司运作奔波忙碌,人瘦了一大圈,肤色晒得黝黑,脸上有了日晒斑块,唯有目光炯炯有神。我说他快成了铁打的汉子。他说累成狗了,但累中蕴含无限希望,他高兴。

  今年新冠病毒疫情解禁后的两三个月里,我们的农场更是一派忙碌,已经到了农场建设接近尾声的最后冲刺阶段,所有的人都争分夺秒。五一前的一天,我顺路过来看。只见在几十个五六米挑高的水培蔬菜大棚顶上,工人们在铺设太阳能保温遮光帘。大棚里技术人员在调试雨帘及净水设备,工人们有序地试育苗种菜。农场占地二百余亩,划分成整齐的水培大棚及露天田地部分。田地里播种的蔬菜已经茁壮生长,自动花洒正在田间不断喷水。大吊车,工程车、挖土车等几十台车辆在农场前后的土地上轰隆忙碌,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专注地做事。乡镇的洒水车凑热闹地进来洒水降尘,弄的泥土路泥泞了。

  下午,风尘仆仆的村书记和镇长踩着新鲜泥土来视察工作。山说他们经常来看,看我们农场的建设要是否和周边相协调,是否遵从乡村建设要求,同时也给了许多建设性提议和村镇力尽可能的帮助。

  四月末的天气,气温已经飙升到三十多度。我在无遮拦的烈日下,晒得头晕眼花。村镇干部和山也是一头汗水和油腻,衣衫被汗水弄湿大片,只是对这炙热毫不在意。领导们看得很细,从农场大门前的绿化规划,到大棚内外的每一处细节。书记知道我们打算在大棚每个出口处做一方水泥地儿放物件,坚决阻止了,说明这不符合农业用地要求,不能打水泥地。在还未通电,不能开风扇和水帘的三四十度闷热大棚里,他们依旧能静心慢慢看,找问题。镇长以身示范,蹲下来用力搬回移到一边的滤水井盖,强调万一工人不小心掉落进去受伤就得不偿失了。

  在农场的一角,集装箱做的临时办公室里,我们和村干部坐在简易的桌椅前,探讨农产品的宣传销售方式及如何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山说已把试种的水培蔬菜送给各商场、小区、网上生鲜等客户群体试吃,得到好评和大订单。村干部们听后又给提了好的建议和办法。别说,他们两三个小时的到访,给与了许多前瞻性的指导,让我们很受益。

  领导们离开时已近傍晚。山留我吃饭。我问山怎么没留请干部们一起用餐。山说这些干部踏实做事,从不接受招待。山刚开始着手建设时,午餐无着落,倒是和他们一起吃过。那是在他们的村镇行政食堂里一起用工作餐。山说的这些,与我刚才看到的领导们的朴实做派对得上号。

  走出地头,穿过树林,山带我七拐八转走进一处农家院。农家院门前铺有砖路。打开院门,是挺大的一个院子。草丛中两只白兔探头探脑地看过来,几只大鹅摇摇摆摆地在院中漫步。四间大瓦房在院子里头闲适地敞着门。我以为来吃农家菜。山却说这是我们租来给工人住的宿舍。在离这里约一小时车程的都市,这样的院落的租金应该是不菲的,我笑山的魄力。山见我笑,也就没让我猜,直接告诉我大院的五年租金只有都市里同样院落一个月的租金,便宜的很。我进房里看,其装修与现代接轨,新式的集中供暖气片、空调、大气的木制衣柜和舒适的床铺,这样的低廉的租金实在让人羡艳。我觉得挤在大城里受着高房价的年青人,可以选择到这样离城市只有一个小时多车程的乡下来住。这里租金少,空气好,周末不必琢磨去远处,就近野餐郊游,日子不要太美。


  饭菜很快做好,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农家菜。工人们多是农民出身,他们种菜很像样,做饭过日子也不含糊。那些兔子、大鹅就是他们养的,屋檐上还引来了燕子筑巢。

  晚风带着花香,吹拂着餐桌前欢乐的人,我的心平和而愉悦,终于琢磨明白我们办农场的追求,就是和更多的人一起幸福快乐地过踏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