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内一些地方存在古建筑倒卖灰
  色产业链。报道称,有人贩卖古建筑构件或整座古建筑,其中不乏受
  保护的文物古建、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等,通过“整容”改头换面,
  零打碎敲或整体买卖,实现异地迁建、跨省流通,并从中牟取暴利。
  倒卖古建筑既涉及文化、科技等领域,更属于法律对文物的保护
  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
  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
  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
  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根据上述法律,所有经政府认定的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县市级不可
  移动文物都属于不得拆除、买卖和迁移的范围。文物是一个国家、民
  族的文化基因,如果损毁就失去了传承文化的载体。即便是古宅、古
  建筑可以从甲处迁移到乙处,表面上也输出和传播了文化,但是由于古建筑的不可仿制性和独特性,在仿制和复原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面还
  原古代的工艺,而且可能造成一定的毁损。异地拆迁后,古建筑的构
  件、瓦片、墙面等都可能受到毁损。
  许多古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榫卯技术和工艺,在
  今天要原样恢复可能很难。若掺杂进现代建筑技术和工艺,如用铁做
  房屋内柱、梁和屋架,以及加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就会使古建筑走
  样。另外,遗产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还应该包括它的生存
  环境。古宅一旦搬离原来的文化环境,就会遗失不小的价值。
  鉴于这些原因,古宅等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受到全面保护,不能随
  意拆除和迁徙,更不用说买卖了。因此,需要从观念上明确,不可移动文物是非卖品,同时不可进行搬迁。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也有另一面,即在文物可能受到巨大损害之前,可以由政府组织进行拆除和搬迁。
  因此,古宅和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原则上不能拆除和迁移,但
  如果为了重大工程,是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拆除和迁移的。至于倒卖
  古宅和古建筑,无论是化整为零还是整体买卖,都应受到相关法律的
  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