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武:母亲是人之源头——祝天下的母亲长寿
文章目录
母亲是什么!是地球,是人类的源头,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物体,她在无休止的为其孩子不停的旋转,无任何利益的付出,直至生命的终点,这就是母亲。母亲是首诗,写满了勤劳、善良、自豪和挂牵 ;母亲是孩子走路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社会道理 ;母亲是孩子生命的保护伞,保护着孩子在磨砺中闯下去的勇气 ;母亲是孩儿搏击风雨的靠背,回到母亲身边一切困惑就会得到安慰变得坚强。,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因此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养分!
一把梳子梳不尽母亲的愁,一声呼唤割舍不掉母亲的惦念。母亲是不需要儿女们赞美的语言,也不希望看到儿女们浮华的感叹,只要儿女们报个平平安安就能催开母亲的那张日夜牵挂的笑脸!无论你是咿呀学语的娃娃,还是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在自己伟大的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叮咛、唠叨、挂牵会时刻伴随她直到生命的终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俗话说的好: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大公无私,有一种爱奉献到老,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母爱!
(插曲:说到母爱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开国领袖毛泽东 ,他的风范、思想、指导理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母爱象征,虽然他是男的、是伟人、但他是象征华夏民族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以他的爱象征民族母亲的大爱)!
母亲是延续生命的源头,是世界存活人类的功臣,有母亲才有男儿争霸天下!尽显才华!
家中有母亲,才是温暖的家!所以可以说母亲是世界、社会、以及家延续。人类有了母亲才能让世界精彩神奇!让社会缤纷美丽!让家庭传承繁华!
祝天下的母亲(女性)快乐健康!母亲节快乐!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母亲节
母亲节并不是现代人设立的节日,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中都有母亲节的踪迹,中国古代曾在女娲的诞辰,农历三月十八日到女娲庙祭拜怀念母亲;真正意义上的中 亲节应该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也成为孝亲节。虽然我们现在常庆祝的是国际母亲节,也有人提出要设立中华母亲节。古人是怎么庆祝中 亲节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中国最早的母亲节
中国最早的母亲节是在农历三月十八日,传说这一天是人类始祖、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生日,在这一天百姓皆往女娲庙烧香拜祭。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之作《诗经》中也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记载,意思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可见我国古代也是有纪念母亲的节日的,就像康乃馨是国际母亲节的代表一样,萱草在我国也代表着母亲花。
2、中国本土的母亲节
早期的母亲节就像西方拜祭众神之母一样,属于女神崇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感恩、纪念母亲,中国本土的母亲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盂兰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对的器皿。合起来的“盂兰盆”是一种传说中超度祖先的仪式,也是一个关于中 亲节来历的故事: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木莲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饿折磨,处在一个倒悬的空间,瘦的皮包骨头。作为一个孝子,怎堪老母受苦,于是他立即以钵盛饭,借神通力量送给母亲吃,但其母抓饭,刚送到嘴边就化成火炭,不能食用。木莲求助于佛祖,佛祖让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设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供养四方僧众,最终木莲的母亲得到超度。
盂兰盆节后来也逐渐成为风俗,朝廷和民间都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活动,成为国事大典和民间的孝亲节,以超度祖宗,报答祖德。因此,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母亲节”。后来,盂兰盆节才逐渐从孝亲节转变为鬼节。
3、中华母亲节的设立倡议
盂兰盆节的性质转变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孝亲节了,直到美 亲节传至中国受到热捧,才有部分人发出倡议,以孟母为代表,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设为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孟母仉(zhǎng)氏的生日已不可考证,于是将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设为母亲节,这个提议首次在2006年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被提出,然而并未实现。
抒写:郝文武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