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上海,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中心,有人说是令人着迷的外滩万国建筑,有人说是满目繁华的街头夜景,有人是纸醉金迷的购物商厦,还有人说是四通八达的地铁公交……
  在很多人眼中,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就应该如此繁荣富有,就必须这样美轮美奂,否则配不上“魔都”和“上海滩”的称号。事实上,她留给我们的这些美好印象,都是在中心城区。而沪上十六个区,中心城区所占面积很小,绝大部分是郊区。对于上海的郊区,估计许多人不熟悉也不了解。在来沪郊工作之前,我也是想当然,认为一线大城市的郊区肯定差不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2005年,我只身一人来上海求学,领略了申城的魔力和魅力,感叹上海的高度与速度,并决心要留下来。3年后,我如愿以偿,但不是中心城区,而是在郊区。去单位报到那天,我从市区辗转多趟车,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才到。一下车,发现松江竟然是一个小县城,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繁华喧嚣,与市区有着天壤之别,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脑子里不停地打问号:这也是上海?!
  就这样,我无奈地成为一名新松江人,为了方便上下班,我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我失望的发现与中心城区的差别有点大。这里的城区又老又小,街道很窄很旧,商业只有两条街,不到一小时就逛完了,很多人觉得档次不够,宁愿坐车去市区购物,也不愿在家门口消费。
  有一次,我跟同事聊天,他说自己明天要去上海,我听了很疑惑,好奇地问,你现在不是在上海吗?怎么还说要去上海?他听了哈哈大笑,不懂了吧,这是本地人的习惯讲法,松江原来是一个县,由于离市区远,交通又不便,来回差不多要一整天,跟外地人来上海差不多,所以就有去上海的说法。渐渐地我也有这种感觉,虽然人在上海,却离她很远,难得进一趟市区,就像去旅游一样。
  那时,总觉得这里的城市面貌太差,让自己没面子。有一年,姐姐们来家里玩,我怕她们对如此模样的上海失望,特地开车穿过松江最热闹繁华的地段,故意绕道避开了老旧街坊。尽管如此,她们还是看出了破绽,特别是在逛了南京西路步行街、坐了黄浦江游船和上了东方明珠塔后,这种反差更是明显!有几次,我亲耳听到市区的人说郊区的人是乡下人,这种滋味特别难受,但又非常无奈。
  后来,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和重点建设“一城九镇”,“一城”即松江新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松江新城全面建成,大学城投入使用,地铁九号线正式开通,老旧街坊升级改造,三甲医院顺利落户,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更加便捷,离市区更近了,最快四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徐家汇。商业设施更加完善,开元地中海、万达、鹿都、东鼎等购物中心相继开张,可以轻松买到高大上的东西,老百姓还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
  松江渐渐成为沪郊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宜居之城,这里水清、天蓝、地绿,不仅有规划合理、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绿树成荫、干净宽阔的街道,一砖一瓦浸满英伦风情的泰晤士小镇,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世界建筑奇迹”的深坑酒店,还有上海最早古文明遗址广富林遗址公园,以及出行便捷的有轨电车等。
  俗话说,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纷至沓来,进行投资创业兴业。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和发起者,松江抢抓沪苏湖铁路建设的重大机会,推动高铁南站转型升级成为“松江枢纽”,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四网融合”对外交通的路网布局,也强化了向长三角腹地的辐射功能。最近,我区还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捷报传来,全区上下为之振奋鼓舞。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和市区人在这里定居生活,他们深深被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所吸引,纷纷主动要求下乡。而我也越来越喜欢这座沪郊城市,对她充满信心,现在有人问起你在哪个区工作时,我不再遮遮掩掩,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并热情介绍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当然,事实胜于雄辩!很多时候无需太多的语言,只要过来走一走、看一看,便可知晓。
  松江是上海的郊区,也是我的第二故乡,非常荣幸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嬗变,亲身经历了城乡差距由大变小,我会像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样热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