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世事无常,谁主存沦?
文章目录
我们中国人常挂在嘴巴上的口头禅凝聚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比如:心机、天机、天心、贼心、贼机、天人合一等都源于人文始祖的《黄帝。阴符经》。那么有没有天机?当然有。人能按照善良天性行事,就是在往天上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因而行善之难,难于上青天;有没有贼机呢?有也。人心属私为贼性,一个人做什么都是“我”字当先,必定顺着贼机行。
这就是俗话说的“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常识。世上之人,人人都有为善之心,为什么行善之难,难于上青天呢?要明白其中高层次的道理,我们就来看看《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行善求真、成人之美的凤仙郡故事。
《西游记》第87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开篇云: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大道怎么个深法,为什么说破连鬼神都会惊骇?且看如下分解:
唐僧一行来到大天竺国凤仙郡,看到郡中到处招求法师祈雨救民,那场大旱到什么程度呢?“清正贤良,爱民心重”的君侯说:“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看到凤仙郡百姓如此凄惨,君侯又是如此的贤良,急公好义的孙行者理所当然,又要管管这个闲事了。
当孙悟空招来龙王下雨,龙王不知因果不敢管,又来到天庭才知道凤仙郡的旱灾不是无缘无故的。凤仙郡的天灾,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君侯夫人祭天的时候君侯不信,夫妻吵架的结果是君侯大怒推翻供桌,泼了供神的素菜不要紧,居然还招呼来狗吃!正是君侯这样对天地神明之大不敬,才招来凤仙郡大旱三年的天谴。
得知原因以后的凤仙郡君侯后悔不已,书中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
获罪于天的君侯真心悔过拔掉祸根了,凤仙郡全民向善结果如何?书中写道:
好大圣,又纵云头,直至天门外。还遇着护国天王。天王道:“你今又来做甚?”行者道:“那郡侯已归善矣。”天王亦喜。正说处,早见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那符使见了行者,施礼道:“此意乃大圣劝善之功。”行者道:“你将此文牒送去何处?”符使道:“直送至通明殿上,与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尊前。”行者道:“如此,你先行,我当随后面去。”那符使入天门去了。护国天王道:“大圣,不消见玉帝了。你只往九天应元府下,借点雷神,径自声雷掣电,还他就有雨下也。”
《西游记》中这个行善要求真、劝善成全他人的故事,道明行善要明白真理,否则就是伪善!凤仙郡君侯一念之差招来天灾,一心向善化解灾难,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什么君侯作恶,全民受难呢?因为官府是老百姓养的!就象家喻户晓的窦娥冤、罗马瘟疫、纣王不敬女娲及《出埃及记》那些中外经典故事,道理都是一样的。
世事无常,谁主存沦?我们自家的善、恶之心而已!公道自在“天心”而不在人心。行善、做好事要明白真理,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好事之徒”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