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区】燃烛行动,抚慰中国代课教师的农耕之痛【转载】
文章目录
编者按:放下教鞭,离开讲台,退出原本光鲜的教师岗位,开始完全“农化”的农耕生活。近两年来,因教育部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中国40余万代课教师不得不遭遇这样的历史宿命。从“文明”重回“农耕”,中国的文明进程有时以牺牲文明的奉献者为代价,并把为文明进程做出过积极努力的广大代课教师投掷在了本已弱势的群体里,加剧了他们的生存悲剧。
政策的武断或偏执,在有意无意增加国人贫困盲区的同时,却让包括南方周末、中国平安、通威集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平行公益、腾讯新闻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的传媒、企业和公益组织自发行动起来,合力去帮助、补给甚至拯救这样的挣扎在贫困盲区的最值得尊敬的人们。于是,一项旨在帮助西部代课教师改善困境走向新生的“燃烛行动”,开始用爱心和责任秉执光明,烛照贫困,默默抚慰中国广大被清退的代课教师的农耕之痛。
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40几万代课教师中,许多人用一生的付出,照亮了所在贫困地区的“光明”,促进了中国整体文明的进程,特别是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和世界扫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代本不该遗忘他们,时代却将他们中本已贫寒的一部分“清退”出局,这是一个远比穷乡僻壤的贫困还要沉痛和悲哀的现实。于是,以温暖的名义,“燃烛行动”携聚各种社会爱心力量,并以“授人以渔”的主要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这群值得尊敬却辛苦眦睢的人群。
行动背景:无法旁观清退教师的艰辛生活
2005年11月,南方周末报道西部代课教师的艰难处境,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但是,从2006年开始,按教育部的要求,全国44。8万代课教师被大量清退。这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青春的编外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教鞭,惜别讲台。
目前代课教师被辞退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全国来看,只有重庆将这一问题解决得比较到位,10000人中9000人通过考试予以转正或补偿。西部地区的情况比较差一些,许多地方的代课教师基本清退完毕,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给予的补偿十分少。现在仍有一少部分代课教师坚守在边远山区的教育一线,工资待遇也少得可怜。以甘肃渭源为例,还有100多人没有被辞退,工资待遇仅在100至200元之间。
特别是不得不离开熟悉的三尺讲台的他们,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会,包括赖以生存的农耕生产。
面对那些曾经用不太宽厚的肩膀撑起了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半边天的老师们,作为国内极具责任和良心的一份报媒,南方周末责无旁贷,开始呼吁全社会对关注这群弱势群体。西部清退代课教师的生存现状,由之迅速震动包括中国平安、通威集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平行公益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的企业和公益组织,大家无法装着看不到他们现在的举步维艰。这些传媒、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便希望通过努力,探索出一条通过社会视角解决代课教师生存问题的渠道和办法,引导这些可敬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走出暂时的困境。“燃烛行动”由此应运而生。
行动意义:帮助西部代课教师成为现代农民
“燃烛行动”是一项有别于纯粹捐赠形式的社会公益行动,其援助对象为广大农村乡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即代课教师。
“燃烛行动”的项目目的很简单,以“帮教”为主,志在“授人以渔”,主要通过项目引进和农业技术培训,帮助西部被清退的部分家庭困难、负担过重的代课教师走出困境,带动留在本地的代课教师自力更生地走出新的天地,做一个懂科学、懂市场的农民,能够较为顺利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随着项目的推进,“燃烛行动”将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民间力量帮助代课教师转岗再就业的方式,让这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曾经的代课老师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相关案例将作为后期项目推广经验。
“燃烛行动”同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这一弱势群体,这也是“燃烛行动”的意义之所在。但是,不管是行动本身,还是行动衍生的希望和关注,都将任重而道远。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