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苗》赏析
  《黍苗》这是一首描写周宣王派遣召伯前往南国修筑谢城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雅、小雅”的第六十七篇。全诗共五章,构成五幅修筑谢城的连环画面。
  请看第一幅南去谢邑多遥远的画面:“芃芃(1)黍苗,阴雨膏之。悠悠(2)南行,召伯(3)劳之。”黍苗茂盛长势好,离不开阴雨来润苗。南去谢邑多遥远,全靠召伯来慰劳。
  请看第二幅谢邑修建费艰辛的画面:“我任(4)我辇(5),我车(6)我牛。我行(7)既集(8),盖(9)云归哉。”承担修城我拉车,又扛又背艰辛多。我们的任务快告成,都说回家歇一歇。
  请看第三幅谢城修完要回归的画面:“我徒(10)我御(11),我师(12)我旅(13)。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徒步驾车去南国,我们都像军队在跋涉。谢城修完费艰辛,都说回家见亲人。
  请看第四幅谢城建好立大功的画面:“肃肃(14)谢功(15),召伯营之。烈烈(16)征师,召伯成之。”谢城建好立功劳,全靠召伯来营造。建筑队伍多威武,召伯组建不可少。
  请看第五幅召伯建谢有成就的画面:“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高低之地全整平,露出泉水清又清。召伯建谢有成就,宣王心里多安宁。
  注释:(1)芃芃pengpeng :草木茂密丛杂貌。(2)悠悠:遥远貌。(3)召伯:即召穆公。周宣王时人。(4)任:担当,承受。(5)輦nian :拉车或推车。(6)车:驾车的人。(7)行hang :助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相当于:们,等。(8)集:成就。(9)盖:语气词,用在句首。(10)徒:步行。(11)御:驾驭车马。(12)师:泛指军队。(13)旅:军队。(14)肃肃:严正貌。(15)谢功:功,同“工”,谢功,谢邑的工程。(16)烈烈:威武貌。
  《黍苗》这首诗,采用阴雨润苗作比兴,勾画了一幅召伯关爱建筑大军到南国修建谢城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到南国修建谢城的建筑大军,又是拉车,又是扛料,那么辛苦,那么劳累,从不喊冤叫苦,还不是靠召伯像甘雨一样滋润的结果吗?这支建筑大军,犹如作战的军队,浩浩荡荡,奔向南国,还不是想改变南国的现状吗?也正是由于召伯善于用人,又能关心建筑工人,谢邑不仅很快变成了一座新城,而且也改变了环境,那高洼不平的土地被整平了,那清澈的泉水露出来了,召伯立了大功,受到南国人民的称赞,也得到周宣王的赞赏,这里也体现了周宣王复兴周室的信心和决心,值得后人效仿!
  201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