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这职业下的定义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要向人传道,自己的师德就要高尚。
  师德应如兰,花香淡雅,质朴可贵,“如入芝兰之室”;师德应如松,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师德应如竹,宁从直中取,不从曲中求;师德应如莲,“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淡然面对物质化的社会。
  作为一名教师,应自觉学习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新时代的“有德之师”和“大德之师”。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应首先从自身的师德开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实践中,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坚持“慎独”,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坚持从言谈举止细节做起,做到身外心内全一致,坚持抓好自身作风,拒绝不良嗜好,远离各种诱惑,力争把自身建设成为学生德育成长的镜子、标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