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大中城市“打车难” 为城市缓堵支一招
文章目录
西安老侯大件运输 侯少刚
笔者从事运输服务行业多年,客、货运均涉足过,近几年看到从对方到中央,各级官员、各种媒体都关注“打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对“打车难”和交通拥堵有切肤之痛。对破局“打车难”和缓解交通拥堵有些看法不吐不快,特斗胆向有关管理部门进一言!
建议出租车管理体制作如下改革:
一。改变出租车管理体制,向管理货运市场一样,放开出租车市场,改出租车准入许可制为备案制,不再限制准入,大幅度增加出租车数量,让市场来调节出租车市场保有量;
二。合理降低出租车运价,让更多人打得起车,也增加了出租车客源,降低空驶率,增强车辆效益又方便乘客,出租车和乘客双赢;
三。敦促出租车公司,薄利多销,大幅度削减份儿钱,增加车辆收入,让利于消费者,方便消费者;
四。降低经营权使用费,让出租车价格略高于同型号私家车,让普通司机很容易买得起车,鼓励、吸引出租车司机自己买车经营。
五。放开各种形式经营主体,统一管理经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六。开发出租车辆调度软件,解决调车难,更大方便乘客。
我认为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后,会形成政府、市民、出租车经营者、出租车司机多赢的局面,有如下好处:
一、司机自己买车也给自己买了个工作,增加了就业率,车辆增加了,打车难迎刃而解;
二、自己买车,份儿钱很少,司机就是车主,压力小,多数司机不雇人自己开单班,根据客流数量调节出车时间,既能保证收入也避免了集中交车、集中加气(油)的尴尬,的哥们也能休息好;
三、降低份儿钱后司机压力减小,能够自己根据供需关系调整出车、休息时间,精力充沛,增加乘客安全系数;
四、出租车好打了,很多人取消了购买私家车计划,把买、养车的钱以及车位钱用来打了车,又方便、又经济、又安全还刺激了消费;
五、政府头疼的停车难、交通拥堵得以缓解;
六、职业司机开车,乘客安全性提高;
七、出租车来回不空载,车辆利用率提高了,道路利用率也随之提高,私家车上路也少了,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城市环境也好了;
八、车辆增加了,汽车厂商销量增加,既拉动内需,国家税收也提高了;
九、正规出租车多了,摩的、拐的是去市场,及解决了打车难,也解决了社会顽疾。
说到底,出租车是为乘客提供出行(运输)服务的,它和货物运输的基本性质相同,买台出租车营运和开个饭馆、理发店、小商店,买台货车从性质上讲没什么区别,都是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为什么出租车要搞许可制,完全没必要,但凡是许可制行业都是腐败重灾区,放开出租车准入,刻不容缓,民心所向!
对出租车实行宽进严管,乘客安全是可以保障的,出租车在全世界出现大概也有近百年了吧,现成经验有的是,只要想管好,肯定能管好!
几年前,很多三线城市买台出租车营运很容易,费用也不高,乘客出行非常方便,就不存在“打车难”的问题。这几年,很多城市限制出租车总量,出租车牌照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甚至成为很多人炒作的对象,出租车价格飙升,很多炒作人获利颇丰,很多手掌审批权力的官员看到好处,尝到甜头,出租车牌照成为其权力寻租、获取贿赂的源泉。
于是,城镇化程度高了,城市框架大了,城市人口多了,出租车总量增加慢了,市民打车难了,出租车涨价了,市民打车难了,更多市民不得不买私家车来解决出行难了,小县城拥堵了,管理部门官员腰包鼓了,份子钱涨了,出租车公司笑了,出租车司机更辛苦了,出租车司机收入下降了,政府头大了……
当然,改革出租车管理体制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人的奶酪,特别是付出高昂价格买车经营的一部分现车主。政府管理部门考虑到维稳,难免投鼠忌器,增加改革难度,迟滞改革进程。
尊重历史,考虑客观情况,以人为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因循守旧、不作为的理由,相对于既得利益人,更广泛的市民出行需求显然更为重要,政府管理部门完全可从经营权、财政补贴、税收等方面适当照顾现车主,维护社会稳定。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维护更广泛人群的利益是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改革难免有阻力,但在中共十八大后,中央新一届领导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下,一切阻力将会变得微不足道!
笔者曾多次将上述想法与西安市多位的哥作了交流,100的哥拥护、向往,正是这些压力巨大的哥鼓舞我写出此文!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