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死学三探
  一、人命关天
  常言道:人命关天!人命即人的生命,关即关系,天,指的是什么?
  人命关天这四个字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这四个字不仅是一句社会常用警语,也是人类行为规范的一个判定标准,还是人类自然法则的一条戒律。这条戒律不仅具有人类社会法律意义,还具有人天关系的天道自然大法的意义。
  人命关天这一戒律在世界各国家各地区都适用,在社会各阶层都适用, 在人类文化各领域都适用。
  人命关天作为一种警语在古今文学戏剧作品中经常出现,在现代新闻、消息、评论或理论文章中也是常有的。不论是在高官权威面前还是在普通民众口中一律平等。不管是在法庭刑场,还是书屋茶社均可运用。这么一条极具研究价值的高重量级通用戒律却鲜有人深入研究。
  区区四个字,为什么没有人研究呢?因为这四个字蕴含的意义太深太大,还涉及一些令高端权威、专家智者们争论不休的敏感问题。
  下面鄙人斗胆试作浅解,以求斧正。
  人命关天之“人”,从法律角度讲是指具有合法地位的正常法律行为人,不分年龄、性别,也不分职权大小高低,不分文化层次愚智优劣,也不分身份贫富贵贱。
  人命关天之命,是指人的生命;是指生死有别之命;是生死攸关之命;是判定一个人死与活之命;生则命在,死则命亡。再往深层次说,还指人与生俱来至生命结束的命运过程之命运。
  人命关天之关,是关系、关联之关。还有可能是生死大关,生死关口之关。
  人命关天之天,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一般来说,是用天表示大。即关系重大。也有人认为此天为王法或朝廷,皇帝贵为天子,圣旨就是天意。也可以说是法或法律。这样理解的人可能较多,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都是唯物论者。另一部分人则另有他说。但会被唯物论者认为纯属迷信!
  这种理解和看法的差异引起了永无休止的争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两大派,“唯物”和“唯心”。
  若按唯物者的解释很简单:人命关天就是指具有合法地位的正常法律行为人的生死关系重大,或是判定一个人是生是死责任重大。
  若按唯心者的解释就大有文章了。
  首先要弄清唯心者所唯的“心”什么。
  唯物论者认为那些东西都是子虚乌有的,根本不存在,也就无从研究。但从某些刊物上发现不少西方科学家对此倒产生了很多的兴趣,西方人研究人的灵魂之类的文章屡见不鲜。
  所谓的唯心者其实并不认为他们是唯心,而是认为不应该“唯”。也就是说这个“天”,不仅有“天物”,还有“天心”!唯物,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天。
  “天心”是什么?认为存在“天心”的人皆为有神论者,也多为宗教人士或是信仰宗教的人士。但宗教界派别林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他们争论的焦点不仅是天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天的主宰。比如天主、基督教派认为是“主”,佛教认为是“佛”等等。
  对于“物”来说,几乎所有人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对于“心”,不仅唯物论者持否定态度,就是所谓的唯心者们至今仍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各宗各派都有各自的偏执偏见,这就难怪唯物者们那么自信,也难怪对“心”稍有兴趣的唯物者们总是一头雾水。
  不少唯物论者早已发现“心”的存在,但所掌握的所有技能都只能用来研究“物”,而无法研究“心”。
  从西方人对“心”的研究历程看,是不断的出成果,不断地被否定。其实所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果,而仅仅是一种说法,一个推论,一种猜测。一出来就不能让大多数人认同,而且疑点重重。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们可是采用了最先进最尖端的科学仪器啊!
  很简单,他们所掌握的所有技能同样都只能用来研究“物”,而无法研究“心”。越是最先进最尖端的科学仪器,对研究“心”就越无用!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技能才能研究“心”呢?当然还是“心”。只要你有心,用心来研究“心”方可有成,否则会一事无成。因为宗教派别纷争,你还要具有突破宗教偏执偏见的胆量。在西方某些宗教统治国家就意味着“叛教”,那是要被判处绞刑的,那才是真正的人命关天呐!
  中国人研究“心”是最具优势的。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古文献资料最多、最全,也最具有“心”。中国古典名著都是有“心”之作,而外国名著是根本无法可比的。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最有“心”的。语可为咒,字可为符。这是外语外文无法比拟的。
  只要你用“心”研究“心”,便可得见“天心”,才能理解“人命关天”的真正含义。
  俗语云:
  苍天在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天命难违,各安天命;
  生死由命,贫富在天;
  天道有常,人生无常;
  我的天呐……
  人命关天,也就是说人的生死与天有关。人的生与天有关,人的死也与天有关。人是优死还是劣死也与天有关。生死由命,优死劣死也由命,也在乎天。如果把这种说法当作一种理论,唯物者肯定会全盘否定。如果认为很有道理,深信不疑,那就是“唯心”。
  优死学的观点是不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
  用优死学的观点看“人命关天”就是:
  人命关天无可争议,人的生死关乎天,由天而定,但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程度大小要看人的掌控能力。如人之生,胎儿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但父母是可以的。根据汉墓出土或古代宫廷流传的《男女生育时间表》便可以控制怀孕的时间,怀孕的时间也可以计算出胎儿出生的时间。再就是即将临盆时,孕妇可以采取剖腹产的方式控制胎儿的出生时间。按推命术的理论,人的生辰八字决定了人的一生命运。婴儿出生的时间也就决定了人的生辰八字。父母若能够控制受孕和出生时间就是能控制子女的生,人之生。
  人之生既然可以控制,死就更不必说了。生死都可以控制,那么是否优死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只是优死或劣死的控制难度较大。这需要某种特定的条件和一种专用的控制技术。当一个人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死了。因此,若想做到尽可能大的程度控制自己的死期和死的优劣,就必须在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时创造好这种条件,掌握这种控制技术,以备应急所需。
  二、人行中道
  中道者,中正之道,天地自然大道。有人以左为正,余为右。所谓的右者则不承认为右,亦以为正。于是乎,左向右发动攻击,右则进行反攻,拼得你死我活,胜负难辨。中正者反倒沦为墙头草,随风倒、两面派等等。当左右胜负难分的时候,中立者会被左右双方都当作盟友或可以争取的对象。一旦获得统治地位,连中立者也不会放过。
  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古来君分明昏,臣辨忠奸。士取愚智,民有善恶。称量以评多少,观察以辨优劣,侦查认清敌我,考究以分真伪,辩证以定正误。非左即右,非友即敌,非好即坏。所以,人们往往总会以一分为二、两极分化的观点做出不明智的事来。孰矛孰盾?中道何在?
  当今唯物者以正自居,视余者为唯心,并对其频频发动攻击。奇怪的是唯心却从不反击。细细观察,却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承认自己是唯心。唯心只是所谓的唯心,是唯物者把物的对应面称之为“心”,把唯物的不赞成、不拥护称之为“唯心”。被唯物者称之为“唯心”的并不承认自己是“唯心”,如果真让他们站出来说话,他们会告诉唯物者,他们什么都不唯!也许他们之中有一部分甚至是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非常看重“心”的,但他们也并不反对“物”,因此,唯心者根本不存在。迫于“唯物”的强大攻势,右边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中道也是一片狼藉。什么都不唯的人若要得到一个安稳的场所也很难。
  “物”和“心”本是相辅相成的,物中有心,心中有物。物应于心而生,心赖于物而存。物藏以心而精,心感以物而灵。物若无心而不精,心不附物而不灵。所以,唯心不能造物,唯物难制其心,唯心、唯物均不为全面,均不是正确的理论。
  古人偏重于心,所以生产力发展缓慢,但传统文化享誉世界,流传万年。
  今人偏重于物,科技发达,物质发展迅猛。
  不过也有不少遗憾。象《周易》、《奇门遁甲》、《皇极经世书》等古文化瑰宝不能很好地发挥和利用;人类的一些疾病不能彻底治愈;某些自然灾害不能预防和控制等等。
  “心”、“物”不是矛盾,而是可以融为一体的。“物”为阳,可见而现于表,“心”为阴,不可见而藏于内。中医认为:阴阳失调则病生,阴阳协调则病除。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从经脉入手利用医和药的功用通过阳盛抑阳、阴衰补阴的手段使阴阳协调达到病人康复的效果。如果再超出中医的境界,就是阴阳不仅协调还要和合。
  道家说:阴阳和合方为道。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这个一,不少道学家认为也是道,或还是道,是说明道是独一无二的。其实不然,道为如如不动的自然之道,没有时间属性。一为周而复始运行于天地人的大道,是具有无始无终时间属性的天地人大道。二为阴为阳。三对于某些道学家来说也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多认为三也是指万物,这是不对的。因为三生万物,所以三是万物之母。其实三就是天、地、人,也称精、气、神。即地精、人气、天神。此地非彼地,此人非彼人,此天非彼天。天地人交合生体,精气神交合生心,体、心融合生物。有体无心为实物、为静物;有心无体为神物、为怪物。有体有心为生物,为动物,为人物。是故人内附精气神,外感天地人。天地人、精气神均具阴阳属性。协调和合则顺、则昌,失调阻逆,则滞、则病。
  如何调和昌顺?外正举止言行以顺天地人之自然大道,内清嗔恨魔障以调精气神之阴阳和合。
  丙告诉甲:乙打了你的儿子,是欺辱你,你应该找他理论。
  甲随火冒三丈,操家伙去找乙。但没能胜过乙,回家后一气成病。
  丙安慰:好好养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你儿子长大再找他报仇。
  甲感激不尽:你是好人,够朋友!
  甲遇丁,丁对甲说:病由心生,心乱生病。心乱于外,病生于内。
  甲未懂:何意?
  丙似乎懂了:就是你的病是因为心里生气所得,原因是因为你的儿子。
  甲立即把儿子叫来:乙为何打你?
  儿子:我爬电线杆,他把我拽下来,我骂他,他追打我。
  甲悔恨鲁莽,立誓善行,严训儿子,并找乙道歉,病立好。
  训子道歉即为外正举止言行,悔恨立誓即为内清嗔恨魔障。
  此即人行中道:无敌无友;无轻无重;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无亲无疏;无对无错;无好无坏……
  此即灵丹妙药,能驱除百病,能成就优死。
  诸位切莫误会,不是让你忠奸不分,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境界!
  优死学需要的就是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人行中道,不走极端,将死与生等同看,无怨无悔,无牵挂,无恐怖,无无明,乃至无无明尽……
  三、信仰与观念
  一个民族的伟大,在于人口众多、文化深厚、风俗文明、历史悠久。这一切又归功于谁呢?不是某一朝代的皇帝,也不是什么主义派别。而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缔造者!当缔造者创造这个民族的当初就把最优秀的信仰与观念灌输给她的子民。让这个民族的所有子民都按照这种信仰与观念来繁衍生息,延续后代,发展壮大。一旦这种信仰产生了危机,或是这种观念出现了混乱,就会让整个民族出现混乱。这种混乱的主要表现就是天灾人祸、粮食欠收、瘟疫流行、官吏腐败、盗贼四起、战争萌发……
  当这种混乱不能遏制而持续下去,不仅会引起动乱,人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大幅下降,死亡率飙升。无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都很难成就优死,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的。
  由于人们对于生和死的观念认识的不同,所以在频临死亡之际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贪生怕死的人死时往往是最痛苦的,而视死如归的人则不会感到痛苦,而且会认为是一种伟大而感到自豪。贪生怕死的人大多只是贪图享乐而并没有什么高尚的追求和信仰,而视死如归的人则肯定具有崇高的信仰,并且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只有群体的力量才能让某种信仰崇高和伟大,当这种信仰的“信度”达到了某种程度就会显得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也只有具备这种信仰的人才能做到视死如归,也只有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成就优死。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信仰自由”是无可厚非的。但外教已经渗入到各个角落,对民族传统信仰造成极大的冲击,实在令人感到无奈!尽管在各种舆论媒体都大肆宣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既不能成立“龙教”,也无法树立“龙”的绝对权威。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担心的事,还是少说为好。
  目前,大多数人对生死的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位老太太年逾九十,寿终正寝,又死在农历六月六这么个最佳死亡日里,死时没有任何痛苦,也没往医院扔一分冤枉钱,更未让子女操心受累,属准优死。然而,其结局却令人大失所望。
  母亲死在哥哥家里,在外工作的弟弟认为母亲死的不明不白,认为应该让母亲多有几天病,也好花一些钱以表孝顺;让母亲多难受几天,也好让自己为长辈分担一点痛苦;让老人多挨几天,也好在床前尽几日孝道。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反认为母亲是被哥嫂虐待致死,由此闹得兄弟反目。据说,弟弟还是位主任级的医生,不仅是医生,还是位中医,而且对传统中医和某些传统文化颇有研究。
  某些在“物”和科学方面显得非常先进和优秀的人,在传统文化方面却又显得极为愚昧,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通过调查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一种崇高的信仰和全面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
  这种人绝不是个别的,已经形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信的是物,是彻头彻尾的唯物论者。是研究物的专家,在对物的研究上他们具有绝对优势,在他们对口的专业上为社会的经济及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他们不专的很多方面就显得非常无知了。当然他们死也不肯承认,他们会认为他们的思想是最先进的,他们对“人体”的研究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他们对人生死的观念是最正确的。他们的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无论如何也是改变不了的。
  他们本身就已经很高傲了,再加上媒体的吹捧,更令他们晕晕乎乎不可一世。
  什么是专家,专就是专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们的这种信仰和观念真的是错误的吗?
  正确与否的相对的,但不能失偏或片面。信仰失偏或观念片面便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导致行为的错误。
  前面已讲过“唯物”的片面性,再看医学对人的研究。尽管有些人认为,西医治表,中医治本。但他们所治的都是人体,是人的肉体,是人身之“物”,而不是完整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呢?有体有心!也就是说有肉体,有灵魂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现代医学不承认人有灵魂,所以他们只能研究人的肉体。西医如此,中医亦如此。
  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受日晒雨淋之苦,生病是正常的。有病就该就医,头疼治头,脚疼医脚。
  人皆食五谷杂粮,受日晒雨淋,为什么有人生病,有人健康?为什么有人长寿,有人早夭?
  西医是西方医学,是西方人用科学方法、科学手段对病人的人体病变进行治疗,属以物治物。
  中医原本是物心结合的。从中医的典籍看是看不出“心”来的,因为中医医典之心是隐含在字句之中的。高明的传统中医师一看便知,庸医百看也看不出来。因为传统中医师是用心看,而庸医是用眼看。从中医的药物来看,传统中医大多是自己上山采药,而现代均为商业化的中药店里抓药。这采和抓在“心”里方面就大打折扣。在煎熬过程中用“心”与否也大不相同。在药物服用以及治疗手法上尤为重要。
  中医看病主要靠“望、闻、问、切”,现代中医是望色不望气,闻声不闻音,问此不问彼,切搏不切脉。何以见得?听诊器、血压计早已成为中医离不开的工具了是其一,X光片、心电图、脑电图等检验结果也是现代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中医借用西医所长,学习西医所长是无可厚非的,把己所短避之也是正确的,但把己所长也避得一干二净就是愚蠢的行为了。中医所长是什么?就是“心”治,治“心”!
  西医是属于纯科学范畴的,是物治、治物。中医全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物、心”治,治“物、心”。
  中医物治的“望、闻、问、切”是望色、闻声、问事、切博“脉搏”,中医心治的“望、闻、问、切”则是望气、闻音、问情、切脉。色、声、事、博属物,是人体病变的某种外现。气、音、情、脉则是人“心”能量亏欠的某种外现。上文说过,物应于心而生,心赖于物而存。物藏以心而精,心感以物而灵。是故,因人体之物产生病变,则影响“心”受损,采取“物治”,祛除人体“物之病”,“心”得以补。若因“心”能量缺失而产生病变,虽通过气、音、情、脉而现于表,同时也反应于人体之物的病变,仅靠物治就只能治其表,而不能治其本。所以,治疗“心”的病变,只有靠“心”治。以“心”治为本,以物治为辅,方可得以全面治疗。
  如何“心”治?西医的“心理学”也属“心”治,但与传统中医的“心”治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心理疗法是治人体物之心,或者说是“心”之物。同样只能治其表,而不能治其本。
  如何是“心”治其本?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治!
  一种心病一种药,一把钥匙一把锁,西医大夫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把钥匙的,现代中医依然找不到。
  那怎么办呢?首先,中医大夫要靠问。问什么?问情。什么情?情况、情景、情由。通过对情况、情景、情由的分析,判断出那把钥匙在什么地方。其实,钥匙在什么地方谁都知道,就只有患者自己不知道,钥匙就在患者心里。中医大夫只是通过分析和判断让患者自己找出钥匙打开自己的心锁。这就叫治“心”。
  这里的心病不仅仅是指西医所认为的心理疾病,几乎所有的病症都与“心”有关。
  什么叫“心”治?
  “心”治有多种方法,这要看中医大夫各自的知识、阅历、信仰等等。
  现举两个例子:
  一位传统中医师无论是在煎药、切脉、针灸或按摩的同时,总是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清他在念些什么。
  一位信仰基督的中医大夫在为病人针灸或行针时会不断地念叨:请仁慈的主给加加力……
  这种做法就叫“心”治。
  人在频临死亡之际一刹那的前后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医学判定人是否死亡是以人的呼吸和心跳来判别的。而另一种说法是人的灵魂是否离体而决定的。呼吸和心跳皆属物,灵魂属唯心。人的生命是物和“心”的组合,即人体和灵魂的组合。
  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某某人因受伤或其他突然原因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医学判定死亡。但时隔不久又复苏的现象医学怎么解释?
  灵魂是否真实存在?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在信仰和观念上争论的焦点。从争论不休分成“信”与“不信”两大派,后演变为“唯物”和“唯心”两大派。既然争论了这么久,这么激烈,还是无法统一,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说明各自都有各自的弱点和弊端,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依据?

  四、鬼神文化
  “鬼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在世间存在几千年之久了,尤其是在中华文明古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绵延起伏却从来都没有断续过。本来“鬼神文化”应该是中华传统瑰宝之一,但由于政治、经济、伦理等各种原因很难登上大雅之堂。不仅如此,还数度作为垃圾、糟粕被封杀。虽然她并没有作出任何反抗,却依然屹立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林。在这广袤无垠的文化之林中,只是隐于参天大树和枝繁叶茂之下无穷无尽的灌木丛中。
  在非常年代,鬼神这个字眼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谁也不敢公开谈论这件事。现在好了,网上一搜,研究鬼神文化的文章比比皆是。咋一看,从各种角度研究的都有,有些文章还真能令人耳目一新。仔细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站在“物”的角度来研究“鬼神文化”,从鬼神文化现象的起源、发展、流派到各自的特点及现状等等。也都属“纸上谈兵”,引经据典,在字面词义上做文章,基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专门研究鬼神实质性的文章可以说是没有的。怎样才算是实质性的研究呢?就是把鬼神文化直接用在某些学科的实际应用上,比如:优死学、医学、社会学、预测学、宗教管理上等等。
  在《聊斋志异》中,不为善类的鬼、狐成为蒲松龄笔下的智慧偶像,针砭了文明人类中的丑恶。但《聊斋志异》研究的是人,不是鬼。书中的鬼是人性化的鬼,狐的人性化的狐。
  现代港澳地区影视作品中的“僵尸”系列剧也是步蒲松龄的后尘,仅仅是宣扬的意思和风格变了。
  《西游记》通篇讲的都是人、神和妖魔鬼怪的故事,但同样是把神、鬼、妖、魔人性化,从一个天真无邪而又无知的石猴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名修成正果的神,展示了一个理想的人生历程。如果把《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和诸天神写成是某国家元首和各部门领导,再把妖魔鬼怪们写成不同的省市干部或企业领导,或黑恶势力、商痞市霸。再把孙悟空写成机智勇敢的战士,会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肯定不会太好看。利用妖魔鬼怪会让故事更加离奇,使情节更加惊险。
  至于《红楼梦》之梦;《水浒传》中的洪太尉误走妖魔;《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木牛流马;以及《镜花缘》中的离奇故事等等,都不是对鬼神的研究,但都是书“心”!
  翻开《圣经》,几乎都是非常平凡的宗教故事,小学生也能看懂。
  佛经浩如烟海,要么是连字都不认的翻译梵文,更弄不懂其意。要么就是“佛”说“法”的故事,佛修“佛”的故事。要么,就是某些佛学大家们对佛经字、词的理解、分析或评论。
  《道藏》除了炼丹就是修道,而且词句晦涩难懂。
  只有妙航法师著的《修行者》一书算得上是真正研究鬼神的书,但《修行者》研究的只是神而没有鬼,而且主要是研究如何修佛。
  现在市面上、马路边的小书摊上,诸如占卜、相术、推命、风水等等的书册比比皆是。其编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既推荐又批判,就像所有烟盒上都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不言而喻。另一种就是搜集民间流落的稀有版本,加上一段无中生有、名不副实的推崇。真正深入研究的一个也没有。
  若论实际应用看来只有巫,但巫目前只能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搞一些巫的活动。人之病本来就分为“物病”好“心病”,医院里只能治物病,对心病束手无策,而巫恰好填补了这块空白。
  从社会医疗现状看,各大医院病满为患,每年死在太平间或从医院拉出来后再死的人都数字惊人,但在巫那里绝没有这种现象。若进行某种比较,那些权威的“专”们将无颜以对!
  有文字记载的是一种叫做“扶乩”的传统巫术。扶乩之术虽然与其它预测术一样早已被打入封建迷信的桎梏,但却始终未停地在民间散散落落地流传。
  巫的活动则屡禁不止,反而有日趋“泛滥”之势。搞巫术的人虽大多数为农村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但参与这种活动的人却并不都是愚昧的人,甚至涉及一些军政人士或行政干部。这说明了什么?尽管这种巫活动中不乏欺骗或愚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鬼神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扶乩”是鬼神文化在预测方面的应用;巫医则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诸葛亮的借东风是在军事上的应用;“愚昧”的先民设祭坛,敲锅碗瓢盆求雨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代企业、机关、团体成了或某重大活动的选吉日、剪彩、放鞭炮是间接的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在优死学方面应用的先例没有找到,但也不是没有,比如佛教界的涅槃、道家的羽化可能就是在优死学方面的应用吧!但没有如何具体操作的记载。
  鬼神文化在各种领域实际应用的例子都找到了,其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大量的证据来证实,不然“物派”的人是不会买账的。虽然此类证据比比皆是,但这样的证据是不可能拿到实验室甄别后再放到桌面上的,这也是毫无办法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出一些例子或问题进行分析。
  1、巫医为患者看病,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一样,假如他一则病例都看不好,那他还是医生吗?还有人称他为大夫吗?医院领导还会让他坐在那里滥竽充数白白浪费工资吗?因此,巫医既然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够站稳脚,就说明他(她)们是具有一定的“治病”能力的,也治好过很多病例。当然,他(她)们不会什么病都能看好。再说,医院的专家也做不到什么病都能看好,为什么对他(她)们要求那么苛刻呢?
  2、行巫者多为农村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当然,城镇里也不乏其人。但都是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是文盲。再就是他(她)们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他(她)们为人看病靠的是什么?
  3、他(她)们没有医院那样的环境条件和医疗设施,也不用药品针剂,所有的道具就是神像、香炉和一张嘴。能看病的机理是什么?
  4、有些病人,或是某种病症在医院多次看不好,到了他(她)们那里不费什么劲就治好了。这又是为什么?
  5、现代医学科学那么发达,医疗条件那么优越,为什么他(她)们那里还是门庭若市?
  能够把以上几个问题弄清楚了,就算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你就有发言权,同时,你的某种观念也就会随之而改变。这种观念的焦点就是“心”的存在,同时,也就对“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心”有所了解,也就能够理清了物和“心”的关系、鬼神和“心”的关系、人和鬼神的关系,以及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有了了解就有可能对此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心”光靠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接近她,才能更好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研究优死学或是成就优死。如果能够接近她,优死已不在话下,就连防病祛病、延年益寿也已是小菜一碟了。
  怎样才能够接近她?先看看巫是怎样接近的。
  巫给人看病靠的就是一种特异功能,一种能够与鬼神交流的功能。一般巫的所有技能其实仅仅是一个传声筒。即把病者的情况介绍给仙神,仙神再按照传声筒的介绍进行“调查了解”,然后采取某种“治疗”手段,在通过传声筒让病人如何配合。这种病通常被称为“神病”,也有人称为“附体病”,严格的讲应该称为人神关系病或隔世纠纷病。对于这种病的治疗,传声筒是没有任何能力的,只所以能治好都是他(她)所供养的仙神所为,仙神的能力还取决于他们的道行和能量。好比同班的两个学生打架惊动了家长,班长管不了找班主任,班主任管不了找校长,校长再管不了就只好交到派出所了。所以,尽管都属“神病”,也不是是巫都能看好的。如一次两次看不好就只能“小巫见大巫”了。
  在巫界把非神病之病称为凡病。一般来说,巫是没有能力治疗凡病的,凡病只能找西医或中医。但有些凡病往往会与神病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这些纠葛不处理好,无论花多少钱,找多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病。经过巫把这个病例的隔世纠葛处理完了,剩下的凡病到医院里就迎刃而解了。在众多仙神中也不乏精通医术的仙神,他们也能开药方,甚至还能“动手术”。
  能量再大的仙神也无法直接作用于人,只能通过“传声筒”来进行。所以,一般人若想对“心”进行研究必须具备这种能与仙神交流的功能。
  这种功能的获得,几乎是所有巫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一场差一点丧命的大病而获得,准确的说是接收。这场大病其实就是一场考验,经得住考验便成功,获得功能,反之就是死路一条。一般都能经得住,因为“心”不会看错人。所以,作为一名巫,基本都具备较一般人稍高的心理和精神素质。一般人若想获得这种功能,对素质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一般巫所供奉的仙神的层次都比较低,因为这些仙神绝大多数都是动物仙,道行都比较浅。为人治病是为了行善积德,加上享受人间烟火可以大大的提高自身的修炼进程。
  仙神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道行的深浅,层次的高低取决于能量的大小,作用于人的效果或程度则取决于层次的高低。按仙神的等级可分为天仙、神仙、人仙、地仙、鬼仙、动物仙等。人的能量等级略高于鬼仙,但人的功能只能在阳间展示和作为,在阴间则是两眼一抹黑。同理,仙神在阴间表现出神通广大,在阳间同样无法施展。仙神若想在人间有所作为与人在阴间施展技能一样,必须通过一种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巫。但不仅限于巫,一些得道高僧、隐世高人通过习练某种功法便可获得特异功能直接与仙神交流。因其功能的大小,层次的高低所能够交流的仙神等级也相应有别。巫所对应的仙是动物仙和鬼仙,是人在人身心受损,能量衰弱或临死之前和鬼接近的能量区段。优死学所研究的也正是这个区段,但若想控制或掌握这个区段某些隔世能量活动,并能起到理想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仅有传声筒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只有高于他才能掌控他。也就是说所对应能够与之交流的起码是地仙或人仙。修行成仙成神进入天堂、极乐世界对应的是神仙、天仙。那是极难的,一般人想也别想!
  巫获得功能是被动的,也是一种机遇,这个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有志于研究“心”的探索者来说则是主动的,非求不可,不求就没有可遇之机。
  怎样求?向何处求?这要看各自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