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柳解说《红楼梦》(十八)
文章目录
《芙蓉诔》来源考证:
多年以前我读《红楼梦》时,常在想金陵十二钗会不会与四大名妓及秦淮八艳有关,因两者加起来刚好12个人,且书上开头篇讲作者为须眉男子,还不如身边的裙钗女子,又说姑苏最是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薄命司之类云云。查看这些人的传记,果然有所得,《红楼梦》一些角色原型,虽经加工,一定取材于此。
苏小小,南齐人,生于公元479年。出生地:钱塘西泠桥畔。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鲁迅先生对袁枚行为颇为不悦,如今我说《红楼梦》是袁枚写的,不知道鲁迅先生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坐起来!
《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红楼梦》不是有个鲍二,袁枚把鲍仁的仁去了个偏旁放到书中了,把鲍二家的写这么淫贱。
再看苏小小母亲临死前说的话:临终时,她把小小托付给贾姨妈:“我的心是干净的,但愿小小莫负我!”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林黛玉临终前: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仅一字之别,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啊!
西子湖畔还有一座情人桥,那就是和才女苏小小一起铭刻在野史上的西泠桥。它也因有了苏小小的香魂一缕,而最惹诗人缱绻,比起其他曲折有致、飘逸似带的美丽的桥有着更多的华丽篇章。掩映在柳荫深入的西泠桥,是栖霞岭连接孤山风景区的惟一通道,古名西陵、西林和西村。在古代此桥未建时,都要在此摆渡。
读了这一段,我深信《红楼梦》中的凹晶馆定是取于此地,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更是从此地得到的灵感。
以及《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放著现成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
苏小小的窗户就是用青纱糊的圆窗,袁枚本身就是杭州人,他又这么仰慕苏小小,为了写小说多次回西湖游览。他刻印章可以证明《芙蓉诔》为其本人所作,典出于此,《红楼梦》的作者是他本人!(十八)(未完待续)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