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边边的烟火气带来的民生经济
文章目录
马路边边的烟火气带来的民生经济
近日,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推动马路经济有序发展。小市场,解决了大民生。露天市场的开业,不仅方便了周边市民,也让商家有了更多的收益,以成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带头出台相应政策呼应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一时间美食之都的烟火气赢得了网友的频频点赞,甚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有了呼应。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优先政策时,强调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说,从政府的角度,只要有利于就业,也方便群众,放宽占道经营的做法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长期以来,马路经济备受争议。反对者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对公共秩序、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而支持者更多从民生的角度考虑。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就曾呼吁:“不能为了城市的面子工程,就损失可能存在或可扩大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在噪声、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但这些问题通过政府工作更多的付出,是可以弥补的。例如,5月28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综合执法局发出通知,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在前期做了相关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确了占道摆摊经营在哪摆、何时摆、怎么摆更安全、如何规范管理等等具体办法,并从6月1日起正式设立早晚市。
这在当地开了一个好头,好在立竿见影地贯彻落实中央新要求,好在能够迅速将一纸文件变成暖民心顺民意的扎扎实实的行动,很好地弥补了占道经营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度,通过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找到了一定程度上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这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支持和鼓励,也值得其他在区情规模上相仿的小城镇进行借鉴和学习。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