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面对过去才能创造未来

  2012 2013年,我的28、29岁,是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彼时,我还在间隔年旅行,看过很多难以描述的美景,有过许多奇遇。比如在墨尔本与四年未见的ex相遇;误打误撞在新西兰中文电视台播天气预报、采访保钓活动;做旅行博主:作过新浪微访谈,在携程有自己的旅行专栏;在异国海岛创业,误打误撞跟该国的某任总统的家属合作过,看过所谓财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见识了别国的政治腐败。也是那一年,因为蝴蝶效应,我无能为力地见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的消失,年轻的我在他乡料理了更加年轻的她的后事。
  时光回溯。2002 2006年,就读于非958,211,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本。
  2006年,初入职场,作为最不起眼的背景的候选者,幸运地pk掉国内外名校等优等生,成功拿到了五星级酒店公关部的职位,成为学校第一位正式签下offer的毕业生。领第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离我22岁生日还有2个月,年底收获年度主管。次年去了同集团的兄弟公司支持新项目,连续半年上班每晚一点过下班。处理过保安之间互相捅刀的血淋淋的纠纷,经手过几百万的采购招投标。2007年,我主持了单位的春晚,在唯一没有回家过年的年三十晚上,见到了国民公公,那天晚上他品尝的与民同乐的汤圆,是我递到他手上的。他起身对我说了谢谢,那一刻我近距离正视了他,看到他头顶有光。那一年,我也遭到同僚刻意排挤。
  2008年,我经历了8级地震,与相恋2年的男友分手,同年跨行业加入了世界五百强排名前三的的企业,认识了与我生命中纠缠了长达8年的人。这8年,我修了很多人生的功课:包容,宽恕,尊重,放手,反思,重生,爱自己,爱他人;思考什么是付出,什么是爱,接受与自己的不同;这也是我认识前世今生的契机。
  2009年,父亲去世,我亲自将将他送进了火化炉,捧着我一捧一捧装进骨灰盒里的骨灰艰难地爬了上百级台阶,含泪将他在埋葬于公墓,从此天人两隔。25岁半的我,直面生死离别,操办父亲的后世,向每一位来送行的人鞠躬,家里顶梁柱的角色再也无法卸下。
  2011年,工作的第五年,我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入职场的第五年,跳槽回酒店行业,完成我出道时定下的5年目标,成为了市场部负责人。入职时,是我26岁的最后一个月,拿着我所在城市同岗位排名前三的薪水。那一年,由于我的不谨慎搞砸了吴彦祖的入住计划,他的团队临时换酒店,我卷入了一场重大公关危机。那一年,我的职场崎岖度呈指数升级,所见所受可谓大开眼界。付出与收获是孪生兄弟,第二年分了一笔钱,我辞职了。辞职单上的理由,我填的是我想去看看世界,老板是英国人,所以写的是英文。我开始间隔年旅行的时候,离国内开始炒作这个概念还有2年,离2015年4月红遍网络的辞职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面世,还有3年。
  时光往后。2014年,在继续做KOL还是重回职场的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微博从此荒废了接近7年,少了一个博主,多了一位职业女性。我再次跨行业,进入房地产咨询的国际领军企业,从区域市场部负责人,到后来做中国区的岗位。在公司内转过岗,从市场转向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期间带领的团队拿过最佳团队奖,也曾被提名过亚太区最佳团队,个人拿过Best Coach。也因为一名下属牵连而做过显得自己很蠢的事,让我的领导意识到我有致命的弱点。
  2015年,在我30岁的最后一个月,与恋爱2个月的对象闪婚,只因被对方说希望你能在30岁解决结婚大事这句话戳中。是啊,年少的我也有过30岁要把自己嫁出去这种儿戏的 “目标” 。似乎,30岁,就是一个女人过不去的坎儿。那一年,我的确“解决”了好多问题,12个月内经历了单身、已婚、离异、再单身的多重转换。
  2016年底,家人还对我的个人问题依旧有期待,没有放弃我。迫于春节回家过年的压力,我一时冲动,让朋友在其工作的大厂内网发了一条相亲文,没想到跟该厂创始见证者之一结缘。这过程犹如烟花,缤纷绚丽,幻灭也挺drama。
  2017年,职位进一步提升,升任中国区某岗位总监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猎头们的邀约,翻倍的薪水,权责更大的职位,无法再刺激我的兴致。我的生活状态进入了平淡,开始停下奔跑的脚步。我主动申请换了一个角色,不再带亲自带团队,站在最高决策者身边,观察公司的决策、高层之间的人事,尝试让自己变得透明。
  2018年,当我以为再也不会遇到真命天子的时候,命中注定出其不意地出现了。他是一位生生世世不迷胎的修行者,等我轮回相遇。他的出现,完全不符合霸道总裁宠溺我的剧情,也不符合生生世世相恋的感天动地的设定。总之,完全不是各种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我甚至有点 “惨” 。这种 “惨” 让我参悟命运的设定与后天选择的较量。
  2019年,脑子已经存放了太多未解之谜不得其解。我决定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放弃所拥有的,出国留学。我选择了跟以前没有任何直接关联的方向:教育。大概我的内心意识到,人生的追求,最终将回到灵性深处的需要,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和如何让这个社会更好。
  我的过往,大概是以工作的轴线在延伸,工作是我大学毕业最初10年的依靠,和自信的来源。那些年的生活也很精彩,从1万5千米的高空跳下过,潜入过40米深的海底,在沙漠驰骋过,在草原露宿过;孤身欣赏过南半球星空下触手可及的璀璨星空和绝美银河,看过北半球看不到的南极星,独自在太平洋泛舟垂钓,在异国的中文电视台播过天气预报;经历过8级地震,10级台风,在3000多米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冰川一人独处过,在最美的瑞士雪山只身徒步过。食过人间美味,品过佳酿,看过世间美景,达成了每一个我曾经许下的目标。那些年,也被劈腿过,被背叛过,被欺骗过,伤心过,执着过,不解过,痛苦过,绝望过。经历的事情越多,走过的路越多,越知道人生不易,越知道生为人不易,越知道或者不易,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更是一条披荆斩棘的艰难之路。
  曾经的我,面临过很多的艰难困苦,面对人生的考验不知所措,也曾含着眼泪无助地看着遍体鳞伤地自己。我经历了、努力克服我的灵魂导师设置下的一个个课题,朝着身心灵的平衡努力,冀望获得内在的圆满带来的喜悦与安宁。7年,从细胞的新陈代谢来看,足以让一个人从内到外地改头换面,也可以说,经历过这样一个周期之后的我是我也不再是我。
  多年前年轻女孩儿的意外离世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是因为看到我当年写下的东西才去了让她出现意外的地方。很多年,我为此自责,为此难过,为此内疚。这也是我多年来不愿意再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内惧所在。直到最近,我学会了灵魂疗愈,了解了世间因果,窥视了一点点宇宙运行的法则,我忽然放下了,曾经的一切无法面对或者放不下、令人害怕和恐惧的,只是人生功课。芸芸众生阶层不同,际遇不同,境遇不同,结局不同,这是我们的人生题型不同,但难度并无不同。
  这部小说,最早完稿于2012年3月,共计16万字,暂名《Miss PR》, 内容更多着眼于工作与情感交织的矛盾。第二稿完成于2017年10月,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了一些由时间赋予的新故事与看法,也采纳了一些朋友提的建议,增增减减大概18万字,暂定名为《安安的彼岸》。只是不管怎么修改,最终都不是我想要的样子。2020年7月,从疫情严重的国外辗转归来,宅在家里写硕士毕业论文,现在卡在关键的采访部分,需要等受访人回复。“无事”一身轻,决定把以前的文稿翻出来,重新整理编辑。
  此刻,或许是我一生的 “最低谷”,翻年就37岁的我, “一无所有”。虽不至于吃不上饭,但也怀着好奇心申请了失业补助金(国家在疫情期间推出的额外补助≠失业保险金,可领最多长达半年)。得知获批,这个月底将开始领取预计1139元的补助,心里也挺开心,内心平和。过去在国外这一年,对物质的需求降到最低、物质对我的快乐程度影响降到最低后,我对角色与心境的诠释的角度与维度也会略有不同,至少,又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一版本,我尽量按照我的心意呈现。
  此生于我,竭尽全力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足够多的地方留下我的痕迹。我体会过很多种快乐,经历过很多种伤悲,尝试过各种各样让自己勇敢面对的方法,尽可能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视角,不是人生可能性的全部,只是众生旅程种渺小的一部分。拿着失业补助金的我还没有放弃,也还没有认命,也请看到这篇文字的您,不要妄自菲薄,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本身,就是一种能量。
  今年30+的话题很火,社会提倡女性价值,是好事。以我个人经历而言,三十,只是一个开始,打破环境、教育、社会给我们定义的枷锁与桎梏,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三十最大的意义,是认识到,做人要回归本心,做自己才是正道。30+不是女人最有智慧的时候,智慧不等于知识,智慧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反思中增长的。
  再过三年,我就40了。40意味着什么,我想,大概是我想要渡之的彼岸。终于在今日定下了基本能表达我思绪的名字:《40的彼岸》。是回顾,也是展望。是结束,也是开始。
  2020年8月20日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