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热爱我脚下的这片热土。
  
  我的家乡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古老的文化底蕴深厚。它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盛开、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拥有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化石王国;它是唯一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锭光佛两佛真身舍利的地方,佛教文化久远流长;它还有着古老的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等。

  吃,作为生活第一要素。粮食,自然就是生存的基本保障。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种地是靠着攒农家肥来提高粮食产量。春天时捣好肥,再赶着毛驴往山上送。虽然打粮不是特别多,但是天然、好吃,对人健康无害,甚是怀念。特别是来一碗黄灿灿、肉头头、热气腾腾的小米饭,或打上菜包,条件好的再来点荤油,吃一口那是格外的香,这香有着小米饭的醇香,菜叶的清香,还有荤油的脂香,现在想想都会流口水。

  再后来,随着科学生产力发展,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逐渐侵入农村田地。粮食不再只是供己,基本上都是外销,用做饲料、酿酒等。猪、鸡不再是农户散养,都进到养殖场圈养,产生的肥料不再是散养的样子。而来自于人的最好肥料,也因夏天控制蝇虫而撒农药被污染。。。。。。。传统的农家肥渐行渐远,田地失去了优良肥料的滋养,粮食的味道大打折扣,安全与否不得而知。外出打工的也多了,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劳动力也日渐缺乏。

  吃的东西对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我是种庄稼的老把式,对上化肥打农药的粮食,心里有时会莫名的惆怅。现在的人们吃饱饭,已不再是问题,但是否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安全放心,我觉得是个问题。要产量还是要良心,最终决定,要良心!要好粮!要梦想——种植绿色农产品!

  家乡地处温带,阳光充足,土地也特别适合种植谷子(脱皮后即小米),被誉为小杂粮之乡。小米营养多,养胃、养身、养颜,大家都知道还是产妇坐月子的佳选。种植良心谷子,让大家吃上放心粮,让沉寂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价值得以提升,同时农民兄弟们有一定的收入,以拥有土地为傲、以土地为宝,种出放心粮、良心粮,种出梦想,走向共同发展之路。

  我的这个梦想,与在城里工作的弟弟志同道合,他虽是工薪族,却心系农村。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试验种植原生态谷子,谷种为自家多年传承的红谷子。由于没有不被污染的农家肥,种植时全部不施肥、不打药,采用人工培育、天然生长的方式。刚开始,我的内心也七上八下的,担心会没有收成,或是收成甚少,但梦想的决心、弟弟的支持、农民的良心,我愿一试。还好,金秋时节得到了每亩70斤米的收成,产量约是普通小米的15或16,还不算失败,打消了怕这么种植没啥收成的忐忑。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当年春节,远在大连眷恋着故土的叔叔,退休多年后又一次带着全家老小回老家过年了。走的时候,我试验种植的小米作为家乡特产,给他们带了些。叔叔是个热心肠,回去后,就把这特产分发给了同事和朋友。僧多粥少,没几天,就有朋友找上他,说米好,熬粥时远远就能闻到扑鼻的米香,粘稠度也好,好多年没吃过这么好的小米了,去超市、粮店找不到,就只能找叔叔了。这件事,给了我和弟弟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没有付之东流,也看到了曙光。

  正式包地种植了,我坚持不施肥、不打药、原生态自然生长方式。为了每年都有米和更好的降解养地,把地分成两片,采取隔年种植方式,每片地两年种一茬谷子(小米),隔年荒养或撒豆固菌养地。现在市场上小米很多,真正绿色的少,我这么种植的就更少,成本固然较高,但物有所值。成本主要是农民的地钱和一些工钱,承诺无论收成如何,到农民手里每年都是高价。很多人说我们傻,给的价高。的确,我们把中间商等更多环节的收益留给农民,是他们的汗水和勤劳、是他们的信任,有了好粮吃,铺就了梦想,感恩与梦想,也许这就是一个现代农民的情怀吧。

  有汗水,也有泪水、更有一颗追梦的心。顶着炎炎烈日,看着60多岁的同龄人蹒跚前行,认真的间苗,感慨万千;连绵的阴雨天、阵阵呼啸的大风,让心揪着、寝食难安,生怕着虫、秧苗倒伏;秋收时穿梭在田地,收割谷穗,挥洒着滴滴汗水……着实不容易。但眼前秋收的喜悦,我想说,特别是对年轻人说,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也有诗和远方,梦想并不遥远。

  滴水汇成大海,小善铸就大爱!

  从试验到如今,从资金到运营等方面,至今坚持四年,实属不易。想继续坚持下去,想扩大种植规模,想得到更多人认可,想让更多人吃到我种植的原生态小米,想实现更大的绿色农业梦想,需要给予支持(点赞或回帖)和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