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务六村简况(一)
文章目录
村庄简介
六村位于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东北部,居六皇山发祖之地马蹄岭、铜钟岭脚下,属丘陵地带,距镇中心12公里,东面和北面与高州市接壤,西面邻近上埌村委会,南面靠着章道村委会,管辖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43户,人口2674人(2010年);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亩。
相关描述
六村在化州县化州镇北45公里,那务圩东北9公里。属那务镇。人口416。。。。。。。。。。聚落在山坡旁,呈点状分布。建筑多砖木结构平房。耕地41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蚕桑、麻类。有果树、橡胶,林地1万亩。有大道与邻村相通。
(摘自《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县(1991年)聚落地名》)
村庄荣誉
那务镇文明村
化州市信用村
革命老区村
地名由来
六 村:本名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版《化州志》一书中已出现“六村”此地名,部分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村庄是由六条小村组成且为村治所在地故名“六村”,实则非也!据考证,“六村”古作“绿邨”,意即绿色乡村,其后为便于简写,遂定此名。今人以“禄”“六”同音,亦写作“禄村”。
平山坡:因村庄地处平坦山坡之上而得名。
屋地山:民居聚落在山岗之上,昔日伍氏落籍,确定此为世居屋地,遂呼此名。
灯 檠:因村庄地形与古代照明灯架相似而得名。
高 田:村址在高亢的田地边,旧时称之为“鬼田”,后以“鬼”字不雅,遂根据田地特征更为此名。
新 屋:清代林氏从南地坡迁出落籍于此,盖建新屋,开拓村场,取“新屋”二字为村名。
现子垌:旧称鱼耍垌,后谐音改为此名。
南地坡:因村庄分布在坡地之上而原住民蓝氏世居于此,遂叫“蓝地坡”。乾隆年间林氏迁入定居,发展壮大,蓝氏日渐式微,避疫而搬,一村独姓。由于“蓝”“南”谐音,乡人常唤“南地坡”,而蓝亡林兴,四邻亦称“林地坡”,后定村名为“南地坡”。
峨公埇:因村庄分布在田埇边上,四周巍峨山岭围绕,遂取此名。
木坑垌:因村庄分布在木坑田垌之上而得名。
大石鼓:因村边有一巨石而得名。
沙 田:位于化州与高州交界处,是那务东北部边陲山村,处在高州石板沙田村下方,俗称“下沙田”,化州境内以“沙田”著称,遂以此为村名。
山 心:因四面环山而村落分布其中,遂为此名。
龙善塘:因村内有山塘,黄鳝尤多,而黄鳝又称龙鳝,此塘被取名“龙鳝塘”,久而久之以塘名命村名,世代沿袭,后为便于简写,“鳝”字去鱼旁,遂为现名。
行政区划
六村村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六村、平山坡、灯檠、新屋、高田、南地坡、沙田、现子垌、大石鼓、峨公埇、木坑垌、山心、龙善塘等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其中六村分为四个村民小组,现子垌和南地坡各分三个村民小组,屋地山分别划归六村四组和平山坡组)。
村民小组
序号自然村村民小组备注
1六村六村一组、六村二组、六村三组、六村四组包括栗子园、白坟坡
2平山坡平山坡组分平山坡村场和屋地山村场
3灯檠灯檠一组、灯檠二组
4高田高田组
5新屋新屋组
6现子垌现子垌一组、现子垌二组、现子垌三组
7南地坡南地坡一组、南地坡二组、南地坡三组
8大石鼓大石鼓组
9峨公埇峨公埇组
10木坑垌木坑垌组
11沙田沙田组
12山心山心组
13龙善塘龙善塘组
合计共21个村民小组
姓氏
据调查,六村村委会共有23种姓氏,收录如下(排序不分先后) :
林(平山坡、六村、新屋、南地坡)、陈(平山坡、栗子园、现子垌、木坑垌、灯檠)、蔡(六村、新屋、木坑垌)、钟(六村、峨公埇、山心)、全(六村)、邱(六村、灯檠)、王(六村)、伍(屋地山)、宁(白坟坡)、刘(灯檠、沙田)、李(高田、现子垌)、周(新屋)、何(灯檠、新屋)、莫(新屋)、黄(新屋)、苏(灯檠、高田)、张(新屋)、俞(灯檠、现子垌)、付(现子垌)、谢(现子垌)、梁(山心)、温(大石鼓)、赖(龙善塘)
附部分姓氏考据:
南地坡林氏。始祖林芳荣,清外委,原籍广西玉林,奠基广东高州府,焉后,迁茂名良塘,传二世,竹峰公兄弟迁居南地坡谋生,后分迁各地,今林氏世居那务六村者主要聚居在六村、平山坡、南地坡、新屋等自然村。
下火钟氏。族人分布在六村、峨公埇、山心等自然村庄,为石板下火钟鸣金之后,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与上埌钟氏同宗,族中名望有钟亚北、钟志祥、钟日明、钟毅、钟春。
三柏李氏。族人分布在现子垌、高田等村庄,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高田李氏从现子垌迁出,该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有作为者 :李玉振、李玉海、李玉森、李以冠、李善海。
屋地山伍氏。早年居住在上埌村委会拱桥头村,解放前迁到屋地山,后与平山坡林氏合为一个生产队,人民公社化时期才十来人。
白坟坡宁氏。民国年间,宁氏从广西迁入六村,初居北埇口,后搬天官庙附近,最后定居白坟坡,与六村小学为邻。宁氏今有四房,长房宁绍光,早年外出,其后代居住在韶关;二房绍海,其后代居住在那务圩,白坟坡老宅曾作医疗诊所;三房宁绍桂,曾任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已搬出壶垌圩;晚房宁绍辉,在家务农,留守白坟坡。
栗子园陈氏。原籍高州大井,一说法为乐岭陈氏之后,在渡槽附近、天官庙前、六村城边均居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搬到栗子园。
平山坡陈氏。解放之初,陈周华随母改嫁而落籍平山坡,原住宝圩镇巷口村。陈周华有二子一孙,毕生劳碌。
大石鼓温氏。原籍合江镇,清代迁入大石鼓,那务镇独此一姓,建有分祠,前后三进,珍贵文物建筑,族中名望有高级教师温名强。该姓的温名西自文革初期高小肄业后走上讲坛,在六村小学服务了四十多年,是六村教育史上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桃李芬芳,功德无量。
龙善塘赖氏。原籍平定镇,依山而居,地处偏僻,民国时曾有土匪抢掠,赖氏人口较少,大部分住户搬到壶垌圩。
新屋周氏。清代已在新屋活动,传世多代,人口较少,族中有作为者 :宝圩镇常务副镇长周国强。
六村蔡氏。闽人蔡贤,明正统年间官拜高州通判,任满卜居化邑大桥村,其后,裔孙迁入六村、新屋、木坑垌中间屋等村落。木坑垌中间屋蔡氏先祖据说由上木坑垌陈氏抱养,长大自立门户。该姓人口较少,族中有作为者 :民国六村地主蔡其五。
下木坑垌蔡氏。由文楼镇田尾村搬来,与木坑垌中间屋蔡氏不同宗,该分支人口较少,族人多数搬到城镇居住,族中有作为者 :蔡广信、蔡东宏、蔡志刚。
六村全氏。祖地京堂石岭村,祠堂原位于埌城村,民国已在六村活动,人口较少,有作为者 :戏曲艺人全新华、原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全勇。
六村王氏。改革开放后,播扬王盛亿随母改嫁而落籍六村,在当地成长,生一子。
灯檠苏氏。原籍那务莲塘村,清代已在六村境内活动,人口较少,居住集中。
现子垌俞氏。原籍广西,清末迁到现子垌开基立业,逐步发展壮大,部分族人搬出灯檠居住。
现子垌谢氏。民国时期,谢氏随母改嫁而落籍现子垌,子土庆,孙永辉。
土特产
谷类:稻谷、玉米
薯类:番薯、木薯、甜薯、大薯、芋头
豆类:花生、黄豆、绿豆
果类: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菠萝蜜、石榴、杨桃、葡萄
畜类:鸡、鸭、鹅、狗、猪
小吃:煮汤籺、炊籺、煎籺、糖心糍、长形粽
竹类:石竹、西竹、簕竹、篾竹
河流
六村境内有引陵河段和旧江两条河流,引陵河段于1957年由县委、县人委发动干部群众担泥挖掘而成,起源北流扶新,流经宝圩,进入那务平山坡村,直流各镇,供应农业用水,方便灌溉,肥沃一方水土。旧江发自高州马蹄岭,流经南地坡、高田、新屋、灯檠等村组,转入白坟坡,水流量大,沿江两岸地势较高,汇入陵江。
生产基地
近年来,六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新突破,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六村特色农业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基地名称投资项目占地面积成立时间投资者
南地坡香蕉生产基地
“绿士”牌香蕉2006年化州市长发香蕉合作社
现子垌农业生产基地
猪、牛、鸡、鹅、羊以及种植橘红、红光橙、西瓜和药材1075亩2013年黄乐军
庙宇
天官庙 位于六村,1993年动工,1994年竣工,供奉莫三天官、潘八法官、流十六官、关圣古帝、女娲娘娘等诸神,由六村和平山坡村的外出乡贤、善男信女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
冼太庙 位于灯檠村水口岭顶,始建时间失考,上世纪五十代被毁,重建于1996年12月,坐西,砖木结构,前后两座,占地约300平方米,供奉圣母冼太夫人,由灯檠、新屋和高田等三条自然村的信众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参考《那务古今》)
名胜
温村巨石 大石鼓村道旁边有一块大石头,究其来历,在当地充满神话色彩,有待考证,该村因此而得名。据闻,之前有好几块这样的大石,后来大多数用于生产劳动与住房建设。因当地村民姓温,故以温村巨石而名扬四方。
“龙之脊梁”纪念碑 位于六村村委会境内高山之上,临近峨公埇村民小组。1999年6月1日,为谴责北约野蛮行径,纪念遇难同胞,中共化州市委树立此碑。纪念碑高2.5米,通体为花岗石,正面镌着“龙之脊梁”四个大字,由时任中国记协 、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手书,背面记载三烈士牺牲经过,最后书“今立龙之脊梁纪念碑,旨在祈祷和平、摒弃战争;昭示泱泱中国不可侮,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纪念碑旁边,立有三座各刻着三烈士遗照的小石碑,碑后各植有一株龙眼树。
文化遗产
序号名称建筑年代地址
1高田石桥清代高田村
2六村城堡遗址清末民初平山坡村林业屋背
3南地坡城堡旧址清末民初南地坡村内
4南地坡大屋民国南地坡村内
5温氏宗祠民国大石鼓村
6高华农中遗址1970年茂名坡(土名)
7禾堂地分教点遗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禾堂地(土名)
8灯檠分教点旧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灯檠村内
9大石鼓巨石待考大石鼓村边
野生动物
六村地处边远山区,远离城镇,解放前,山高林密,物种丰富,时常有猛兽出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村民外出赶集或上山砍柴都要结伴而行。据说,大石鼓村温某其母某日在外淋菜,刚好遇上老虎下山寻找食物,大惊之下,赶紧抛下手中的农具飞跑回家。有些村庄在深夜时分经常有老虎进出,咬死家狗,食肉嚼骨,留下斑斑血迹。
解放后,人们不断地进行狩猎、捕杀野兽,砍伐树木、开发山岭,老虎、黄猄、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逐渐灭迹。
农民生活
在过去,六村广大农民所居的房屋均为低矮泥砖平房,2间或3间,包括地主所居住的房子也是泥砖平房。农民没有或仅有少量土地,都是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种为生。农民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吃的是杂粮、稀粥,青黄不接期间,靠薯苗、糠麸、野菜充饥,一年四季,吃不上几次鱼肉和干饭,一双木屐穿好几年,一张棉被盖几代人,冬季大多是盖麻包或用破布条编织的被单。
自1981年以来,六村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外出发展空间广阔,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以往“黑蓝灰”的服饰穿着,告别了泥砖房,经历了火砖房,住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家用电视机、电话机、录像机、摩托车基本普及,收入较好的一些农户购买了电冰箱、热水器,个别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六村村民努力奔康致富,逐步朝着舒适、安乐的方向发展。
年例期
正月十三:沙田、大石鼓
正月十六:六村、平山坡、屋地山、南地坡、白坟坡、栗子园
正月十七:峨公埇
正月廿四:木坑垌
二月初一:现子垌、龙善塘、山心
二月初二:灯檠、新屋、高田
知名人士
本籍
莫三,生活在清代,原是六村的地主,家境富裕,家中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人称莫三。相传其为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神武赫然,有英杰之才,深受乡民爱戴;后得道成仙,以莫三天官敬称。为永久念之,人们将其遗骸葬于光棍岭,起冢为陵,修成坟墓,并立庙供奉。三虽逝殆数百载,威神不散,烈节犹存,迄今六村之人道哉。
林秀佳,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地主,善长仁翁。
林永桢,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布政司经历。
林可选,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按察司照磨。
林可达,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候选高州府知事。
林可栋,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副贡。
林可棠,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可杰,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作舫,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作宪,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蓝翎游击。
林圣玺,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化县第七区区公所区长。
林坤贤,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在广州军区司令部警卫营工作,后任广州土产进出口公司经理。
钟亚北,革命烈士,六村村委会峨公埇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为粤桂边纵六支十七团战士, 1949年3月,在合江六皇嶂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0岁。
林林,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解放化北的革命功臣。
宁绍光,六村村委会六村四组白坟坡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韶关。
钟志祥,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抗美援朝英雄。
林祥,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曾在石油系统任职。
林权,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原高州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
林钢,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广州中心气象台天气预报员。
林铁,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民航中南空管局处长。
林岳,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湛江市体委、市教育局负责人。
林名全,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宁夏。
林名德,六村村委会六村人,高中毕业,曾任科长,后任广东某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林名勋,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原化州县文教局干部。
林名武,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原化州市那务镇京堂小学校长。
谢土庆,六村村委会现子垌村人,原肇庆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副局长,少将军衔。
李善海,六村村委会高田村人,广西横县泰源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冠宏,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茂名市兆弘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德荣,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茂名石油公司特种蜡书记。
林翠虹,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外嫁姑子,热心人士。
林群娟,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外嫁姑子,“化州糖水”创始人。
林伟,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在部队曾任连长,后为国家正科级干部。
林春光,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茂名市委组织部调研科科长。
林积强,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在湛江消防队工作。
林德佳,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大学本科毕业,化州一中高中部教师。
林武,六村村委会新屋村人,化州市那务中学团委书记。
钟日明,六村村委会峨公埇村人,深圳干部。
钟毅,六村村委会六村人,钟志祥之子,在外为官。
蔡广信,六村村委会木坑垌村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企业家。
蔡东宏,六村村委会木坑垌村人,任职于茂名市公安消防支队。
蔡志刚,六村村委会木坑垌村人,海南椰树集团经理。
客籍
吴茂汉,化州那务人,原化州市政协副 、市委统战部部长,上世纪70年代末,曾驻点六村大队领导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施宗法,化州播扬人,原化州市人民法院执行三庭副庭长、审判员,上世纪70年代,高华农中在六村办学期间,曾在校任教。
梁汝棠,高州石鼓人,1979年高州县高考文科状元,原广东龙汇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至2004年间,在六村大面积承包山岭,种植果树,发展庄园经济,引导城市资金流向农村,盘活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六村的经济开发,改变了六村长期以来的贫困落后面貌,促进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陈伟,原茂名市地税局局长,挂点帮扶六村时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帮助六村摆脱贫困,促进产业转型,抓好学校、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敬重。
村民标杆
钟代周恒久敬老三十载:化州县那务镇共产党员、革命烈属钟代周,三十年如一日照顾本村周秀琼、巫群芳两位孤寡老人。去年八月,钟代周看到周秀琼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快倒塌了,便毫不犹豫地从家里搬来值价三百多元的砖瓦和木料等,把危房修缮一新。
(摘自《南方论刊》1994年第06期)
旧时地主
林秀佳,南地坡村人,生活在清代乾嘉年间,创租万石,热衷修桥补路、捐资助学,体恤贫苦之人,是四邻公认的善人。
林启春,六村人,活跃在清末民初,是当时的富家大户。
林德允,六村人,家庭殷实,厚道仗义,重视后代文化教育,子冠贤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执教小学,孙辈均从教各地,曾孙林春光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党政机关工作,林德允家族以“书香之家”享誉乡邑。
林容之,六村人,承继祖业,睿智持家,精明治族,尊崇宗长族老,礼待乡亲贤达,历任基层要职,手握地方实权,其超群出众的才干令世家大族信服,解放后,被新政府定性为阶级敌人和反动派,革职逮捕,押解至县城,处以枪决。
蔡其五,六村人,初时家境贫寒,辛苦劳碌,得贤妻相助,中道发迹,解放后,被新政府抓捕并关押于县城,其后释放遣返,强制劳改。由于擅长五行风水,常邀相地,酬以钱谷,而免受饥饿,得以善终。其子裔因家庭成分,难以正常娶妻生子,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结婚成家。
六村历任村(大队、乡、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名录
按任职先后排序:
序号姓名所在自然村任职时间现况
1陈启荣六村1961—已故
2林坤【1】平山坡已故
3李以冠现子垌现居现子垌
4林艺南地坡已故
5林名南【2】六村1983—现居六村
6赖集文【3】龙善塘现居壶垌圩
7林积明六村1999—2011年现任六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8周国强【4】新屋2011—2014年现任宝圩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
9林生新屋2014年至今现任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联社社长
注:1、林坤离任后,陈启荣复任,其后调任壶垌酒厂厂长,由李以冠接任。
2、林名南后调往那务镇国土所、那务农机厂等单位工作。
3、赖集文原任六村民兵营长,后担任六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复出任职,协助村支书开展工作,处理有关党务。
4、2011年,六村“两委”先后举行换届选举,那务镇干部周国强出任村支书,成为六村新掌舵人,强化了镇级对村组两级的工作领导,其于同年9月在那务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晋升为镇党委委员,主管共青团工作,分管组织、经济发展办、环保工作兼六村村支书,挂点联系六村、上埌片区。
领导班子
2017年六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林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钟雪珍:村支部副书记、村妇女主任
林积明: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林甫:村治保主任
陈福志:村计生专干
党员名录
按姓氏笔画排序:
宁绍桂、伍华东、全勇、刘开坤、刘开瑞、刘伯兆、刘伯佳、刘伯勇、李广行、李以冠、李奕伟、李善海、苏华标、苏家强、苏日德、林生、林甫、林浩、林广贤、林亚乔、林名南、林名积、林名造、林名超、林德庆、林德海、林积明、林积翠、林积添、林恒海、邱群清、陈福永、陈福勇、陈福志、陈日光、陈瑞容、陈玉清、陈起旭、钟代周、钟洪丽、钟露东、钟奇佳、钟雪珍、钟永泉、钟玉容、钟进彪、黄国飞、温立华、温立健、温明东、赖集文、赖章海、赖章庆、蔡明桂、黎建平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