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宽渠道聚焦“选”
  一是启动本土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对内挖潜、向外招聘。精心制定《温泉镇关于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的实施方案》,由联村班子带头,开展“走遍温泉”大摸底、大调研活动。一方面,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攻坚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从本村(居)中选拔后备干部22人,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走出去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退伍军人、新乡贤中引回干部10人,鼓励镇直优秀临聘人员,转岗到村任职2人。目前,共选拔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10余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8人。二是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各村,通过交心谈心,为“一肩挑”工作做好思想动员。三是聚焦重点工作。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谈话、听取意见等方式,积极物色发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经受考验、表现突出的村(居)干部和后备干部,并逐步补选进“两委”班子中。
  二、提升能力聚焦“育”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通过联村领导到村讲党课,开展政策宣讲、针对性解决“一肩挑”干部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把息烽党校 温泉分校办到基层工作一线,把6名“人才回乡计划”干部借到镇党政办、经发办、扶贫办等重要部门跟班学习,提升后备干部队伍综合管理素质、服务知识、业务水平以及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成熟后回村任职,并开展好“六亮六带头”活动,逐步补选进“两委”班子中。同时,积极鼓励后备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继续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对学历提升的给予一定补助。二是推进“强基筑垒、初心闪亮”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建设。围绕“乡愁赶子”“甘甜三交”“红色天台”“平安温泉”等各村特色定位,在“组织意图、村民意愿、个人理想”三者统一适应基础上,抓实干部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培养。三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制度。村“一肩挑”干部带领后备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在11个支部领办产业中,“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让后备干部广泛接触和熟悉村级事务,不断提升实践经验和履职能力。各村(居)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聘用干部潜能,把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放在党支部副书记、支书(主任)助理、远教专员等重要工作岗位上。
   三、强化监督聚焦“管”
  一是建立村(居)后备干部数据库。科学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方向,建立“一人一档”,记录后备干部的成长经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跟踪管理。强化政治吸纳,引导非党员后备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建立群众考评打分机制。在每季度村班子运行调研中,邀请党、干、群匿名填写干部作用发挥情况测评表,以群众认可度检验干部季度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完善退出进入机制。将后备干部参加一线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的表现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把工作不实、威信不高、成效不好的后备人选及时予以淘汰清退,把表现优秀的人才及时调整补充进来,实现后备人选的合理有序流动。四是在一线工作任务中进一步考察识别、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备用结合,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干部岗位上发挥作用。针对后备干部的不同特点,择优推荐后备干部进行顶岗锻炼,全面参与村级政务服务、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实战能力和攻坚能力。
  四、检验成效聚焦“用”
  坚持 “分类指导”“一村一策”,根据出缺情况,对既有村党支部书记、又有村委会主任的,通过交心谈心,动员相关人员响应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政策号召,主动辞职,同时转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对党支部书记或群村委会主任有一人出缺的由在任干部担任“一肩挑”干部;对既没有支部书记,也没有村委会主任人选的,则放宽选人视野,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重点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经商人员、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发现人选,确保为村选出合适的当家人。目前,温泉镇全面完成11个村支书主任“一肩挑”,且作用发挥良好。现各村“一肩挑”干部,带头抓产业、抓脱贫攻坚、抓村风文明,有力推进“村社合一”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在第三季度和10月班子运行调研中,人均得分在95分以上。一是把党干群“拧成一股绳”。天台村建立“8小时外”产业集中服务;三交村把“党建加文明实践”办成举旗帜、聚民心的实践阵地;兴隆村、安龙村、赶子村等11个“村社合一”的示范基地带动7400余亩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把防风险的监测网底织牢了。各村实现村干部包组、后备干部包户,就脱贫攻坚和各项防风险守底线任务,按照组周查、户日监测,建立自查机制;同时开启直通车,让贫困户有任何问题均可以直接向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反应,彻底消除脱贫攻坚“收官战”的“视野盲区”。三是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了。设立警务超市,实行治安包保,科学划分治安网格,由党小组长担任网格员,形成镇加村党支部加党小组加党员的网络联合联动工作体系,有效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党群防线,为大局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筑牢了基层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