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思想根源
文章目录
教育整顿工作正在广泛开展,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违法违纪问题发生的思想根源,为扎实开展整治顽瘴痼疾奠定基础。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例,还虽然形式表现各有不同,但归根究底是政治思想出了问题、职业道德出了问题、监管出了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自身修养放松。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红线,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成事之要,党员干部始终不能放松自身修养,要常修自律之身,要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理论素养是理想信念的基础和来源,放松自身的思想改造,缺乏党性锻炼,很容易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要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时刻自我警醒,注重自我修养,常思不足,常怀敬畏,不要等到真正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二是制约权力不足,主体责任发挥不够。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权力,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通过队伍教育整顿,检察队伍将得到极大的整治净化,但是要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下去,必须要靠制度的力量。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为什么有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长期、普遍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我认为还一定程度存在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够;还存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不够,日常谈话提醒不够经常。党员干部身上各种各样的跑冒滴漏、跑风漏气,脱轨越界、脱纲离谱就难以避免,久而久之,就会突破思想防线、纪律底线、法律红线,滑向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深渊。这就要求我们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不断下功夫,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检察干警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三是放松自我教育,法纪意识淡薄。缺少自律,一切纪律规定都会变得形同虚设,严格自律才能保证自身党性的纯洁。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如果没有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私”字就会在自己内心占上风,灵魂就会扭曲、信念就会滑坡、价值就会偏移,言行就会逾矩。我们要注重从小事小节做起,牢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之中有纪律,切实管住管好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决不能以“不止我一个,就这一次、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来放任自己,坚决把住关口,严守法纪红线,筑牢道德底线,要始终做到干干净净、坦坦荡荡。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