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一档歌唱比赛请来一名8岁童星做评委,引发网友热议。从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该童星以非常“老资格”的口吻,评价着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选手。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很多网友提出了质疑,称一个8岁的小孩这样点评大人有点太没礼貌了。但有的网友并不同意,称这不是礼不礼貌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评的问题,主办方也存在博眼球的嫌疑。(来源:新华网2020年8月6日)
  外界争论的焦点在于,即使是有名气的童星,有没有资格做评委。
  有人认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够成为童星,肯定经过了系统的规范训练,掌握着科学的歌唱方法,从这个角度讲,8岁童星做评委没有问题。
  但即使具备专业知识,也并非就能当评委,评委还需要结合资历、阅历、情商、表达等其他因素进行点评,并最终让选手受益,获得启迪。从这名童星现场的表现来看,显然缺少这种综合能力。
  某种程度来看,童星被当评委是一次“消费”。让8岁童星当评委,如网友所说,就是为了“博眼球”。这其实是对童星的过度消费,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工具。
  对孩子名气的“开发利用”,说到底,都是从商业角度出发,是寄望于孩子成名并利用他们的名气收割利益和流量,童星稚嫩的肩膀,终究承载不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沉重功利负荷,对未来的过度透支,甚至会使其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引发其他家长的效仿。事实上,总有父母以“为孩子好”之名,实拔苗助长之举,使孩子与正常的生长轨道脱节,甚至导致“钱味儿”代替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人情味儿。
  的确,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太多诱惑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以评委的光鲜身份侃侃而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中总会泛起阵阵涟漪。其实,家长想尽办法培养孩子,为他们铺就坦途,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剑走偏锋,带着孩子走上追名逐利之路,怕只会最终毁了孩子的前途。1的童星,99的炮灰。惨痛教训,不胜枚举,前车之鉴,岂敢不慎!
  去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禁止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8岁童星当评委,这样“消费”孩子的风气不可长。孩子就是孩子,请别透支他们的未来。